就在杨宪为相刚满三周年之时,杨宪的小舅子吴寿德在马鞍山为争一座煤矿,暗中指使人打死矿主,矿主家属把这事告到大理寺和朝廷里,皇上只有批严加查办,当然这事胡维庸起了不少作用。这样,杨宪就被罢相,汪广洋就升为左丞相,胡维庸升为右丞相,这是洪武五年的事。
汪广洋作了左丞相以后,他政绩平平,没有什么建树,成天只忙于应酬之中,胡维庸一方面大肆巴结和讨好皇上,另一方面经常背后告汪广洋的御状,引起皇上对汪广洋的不满。
一天下午,汪广洋在胡维庸家饮酒,直到天黑才回家,到了半夜,忽然腹痛身亡。天明后上报皇上,皇上按丞相礼安葬汪广洋。这样,胡维庸就当了左丞相,丁玉为右丞相。这是洪武六年的事。
自从胡维庸当了左丞相以后,刘伯温就经常告病在家,很少入朝,皇上也不在意,就令陈宁为代理御史中丞,何平为代理太史令。
胡维庸当了丞相以后,他首先在半年内,把朝里的官员逐一换成了他的亲信。侭管这样,朝里的一文一武他认为还是他的心腹大患,文自然是刘伯温,武就是徐达,其他的人都不足为惧。侭管这二人在家闲居,但这二人在朝里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一旦朝里有事,二人出面一号召,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大明的文官武将都会服从他们,听其指挥和领导。这点恰恰是胡维庸的软肋。特别是大明军师刘伯温,此人足智多谋,神出鬼没,尽管皇上疏远了他,但他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一座丰碑。他的两只眼睛看着人、就像两把利剑一样直穿人心,叫人不寒而栗。至于徐达,他是大明朝的第一武将,也是他惹不起的人物,他功勋卓着,武艺高强,爵为魏国公,和皇上是把兄弟,又是儿女亲家,关系不是一般,这些他胡维庸都是无法比拟的。但他的缺点是头脑相对简单些,容易对付点。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李善长,这人对罢他的相有些怨气,好在他胡维庸已和他的亲兄弟李善义已是儿女亲家,他的女儿已嫁给李善义的儿子为妻,他和李善义己结成死党,争取李善长中立不是难事。所以当前主要是如何赶走或整死刘伯温,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天早朝以后,胡维庸来到御书房参见皇上,皇上见胡维庸来见,就放下手中的笔,说道:“胡爱卿,你来见朕有事吗?”
胡维庸,姓胡名三贵字维庸,定远人氏,生于妓院,长于青楼,不知父名,自幼跟母姓胡,母死后,因无一技之长,流浪于定远、淮南、霍丘一带,也没读过什么书,曾拜青楼的管帐先生为义父,才学会认几个字,学了些欧体书法,才能混到今天。他善于见风使舵,对政治形势有很强的敏感性和投机本能。还是在朱元璋未攻下定远之时,胡三贵就投靠李善长任缮写员,正式改名为胡维庸,后李善长举家投朱元璋麾下任书记,胡维庸这个缮写员就成了李善长的左右手,随着李善长的迁升,胡维庸也就水涨船高,跟着上升。后李善长升为大明朝的左丞相,胡维庸就被升为中书省的书记员,可以说胡维庸是踩着李善长肩膀爬上去的。李善长投靠朱元璋以后不久,胡维庸就发现朱元璋就是当年在豫皖交界处的龙潭寺里向龙潭寺的龙王借衣的小和尚——元龙和尚。当然现在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正中他的下怀。他出于投机的本能,就下决心跟下去。所以,他只要一有机会,就使出浑身解数去巴结朱元璋,李善长罢相他又反戈一击,落井下石地检举李善长,因有功才左迁吏部尚书。这是一些小人惯用的伎俩。胡维庸生平有个特殊的嗜好,就是专爱搜集他人隐私,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有人爱搜集这些东西,他专门养了一帮人,到处收集朝中文武百官的隐私,并整成文字资料,装订成册。一有空他就津津有味地来翻阅这些资料,乐此不疲。一旦发现谁有什么隐私或秘闻,他的脸上登时兴奋地放岀红光说道:“原来他还有这么严重的问题!”真是“魑魅喜人过,江湖秋水多”。
胡维庸身材中等,脸厐偏瘦而苍白,白中带青,还是他在淮西流浪时,喝醉了酒,在湿地上睡了一夜,有人说是爬在枫树门坎上睡了一夜,从此落下了一个面部局部偏瘫的毛病,也就是说左脸厐得了麻痹症,从此没有感觉,右脸厐却活动如常,他一说起话来右脸又说又笑,左脸却文丝不动,所以他对人说话时总是右脸朝人。久而久之,人们在背后称他为‘阴阳脸’,或称‘胡阴阳’。
胡阴阳走进御书房,见皇上在招呼他,赶快侧身弯腰,向皇上鞠了一躬说道:“臣胡维庸参见皇上。”
皇上说道:“免礼。你有事吗?平身看座!”
胡维庸点头哈腰地说:“微臣来见皇上的目的一来向皇上请安,看皇上的药吃完了没有?你老人家刚下早朝就忙着批奏折,连早餐都还没有吃,你老人家可要保重龙体才是。皇上这样勤政,真是万民之福呵!臣恨不得能为皇上多分担些事务工作,使皇上能多休息,但微臣才疏学浅,无法为皇上分忧。皇上,你吃了药好些了吗?臣这里又带了两盒药来献给皇上,望皇上按时服用。”
胡维庸说完,就恭恭敬敬掏出两盒药来放在书桌上,皇上拿过来一看,才明白过来说道:“哦,你说的是‘九转壮阳丸’是不是?朕不吃这个,朕的先天条件好,用不着这些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