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八出世

明月清风剑 两只小猫 1645 字 8个月前

汪大嫂把手在自己的短围腰上揩了一下说道:“还早哩,我看要下午才能生得出来。”

朱世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转身把一只没底的水桶放到院坝的两条长凳上面,说道:“唉,这几年,年年欠收,家里人口本来就多,偏偏这时又添人进口,多一张嘴,吃啥哟!”

汪大嫂拍拍袖上的尘土,不以为然地说:“朱大哥,你是老来得子,将来必定有福享呵。”

朱世珍摇摇头说:“多儿多女多冤家,有啥福享呵!我们家的处境汪大嫂你不是不知道。常言道:宁添一斗,不添一口。我们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又添一张嘴,这日子就更难过了。汪大嫂,不怕你笑话,我们家找一块给孩子做衣服的布片都没有。”

汪大嫂突然想起什么,就对朱世珍道:“哎,大哥,孩子的胎衣和尿布你准备好了没有?其实穿过的旧衣、破衣都可以用,质地要柔软。旧的绸子那是更好,但葛衣、蔴衣不能用,会擦伤孩子的。”

朱世珍一边箍桶一边唉声叹气地说:“汪大嫂,你是知道我们家的情况的,这几年我们家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全家连麻衣也没有制过一件,哪有什么破布,绸缎那想都不敢想,——想都是奢侈!”

汪大嫂听了点了点头,常言道:家有多少粮,邻居家有秤。这几年淮西连续天旱,地里那点粮食除了交租,剩下的糊口都困难,哪有钱作衣裳?汪大嫂摇摇头说道:“既是这样,我回家找找,看能不能找点旧衣服。”

她走了几步又转回身对朱世珍道:“朱大哥,你快点把桶箍好,赶快把水挑够,下午要用水呵。”

她又转身走到窗前,对房里织布机上一个年轻的媳妇说道:“阿秀,你现在不要织布了,赶快煮午饭吃,吃了午饭烧一锅开水,顺便把剪刀也煮一下。这生孩子的事,是女人的一个大关口,常言道‘人生人,吓死人’,你娘这一胎好像特别大,生起来肯定吃力。一会你娘肚子痛再叫我。”

说完,汪大嫂就走了。

朱世珍修好水桶,就挑着水桶向河边走去。河水中有一个三根木头搭了个三叉,一块两尺多宽的厚木板一头搭在三叉上,另一头搭在岸上,这是使挑水人能挑到河中水而搭的。

因为是刚修好的桶,木桶要在水中浸泡一会,使木板吸水泡胀,桶才可以使用。他就把桶浸泡在河水中,用手拉着桶索,坐在三叉木的一根木条上望着河水发呆。这就是池河,河的下游不远处有一座木桥,这座木桥还是朱世珍刚搬到村里那年修的,以前没有这座桥,村里人过河十分不便,要绕十多里的下游才能渡河,这年收成略好些,全村人一合计,就决定各家各户凑粮凑木头修桥,众人拾柴火焰高,桥很快就修到快架大梁了,可是问题来了,到处找也找不到又粗又长又硬的木头作大梁,没有大梁,修桥就成为泡影,修好的基墩和桥架只有报废,这可急坏了全村人。这天,有两位工匠来到朱世珍的窝棚前,见窝棚的木梁足有脚盆粗,三丈多长,两个工匠眼里放出光来,二人用尺一量,嘿,长短粗细正合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工匠大喜,忙对朱世珍说明来意,朱世珍听了,慷慨地说:“既是桥上要用,那就叫人抬去吧!修桥要紧。”

工匠仔细一看窝棚,不过是一根长木头,一端放在一人多高的石墩上,另一端放在地上。两边搭上人字木条,上面再盖上一层稻草,这窝棚既不能遮风,也不能避雨,棚里还住着一家八口人。工匠问道:“拆了大梁,你们一家住哪里呢?”朱世珍说道:“五里外有一座破庙,我们搬到那里去住。”旁边的汪大娘同情地说道:“我屋后有三间房,三年前主人一家病死,就无人敢去住,你们不忌讳就搬到那里去住吧!住多久都可以,我们好作伴。”

一个过路的和尚见了说道:“这位施主,倾其全家所有作好事,功德无量,将来子孙必定有后福。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