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宋通判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却活得比一般的贪官污吏通透、明白些。
昨天大清早的飘渺峰山寨上的那伙儿脑子不怎么够用的土匪就出来活动,作为苏州通判想不知道都难。这帮盐商豢养的匪寇最近胆子越来越大了,简直是嚣张跋扈得不行。
正所谓狗仗人势,这些盐商的鹰犬如此嚣张正因为这些盐商也越来越大胆了。
五年前,大家明里暗里勾结,阴死林如海一家,中枢却没有彻查这个案子,糊里糊涂的结了案。带来的效果是甄家在这江南地界成了土皇帝,风头一时无两。
如今皇上抄了甄家,却没有动这些本地大盐商,忠顺王府的橄榄枝伸了过来,大家纷纷靠了上去。
在他们看来,这甄家是忠顺王府的人弄垮的,忠顺王府的目的就是要在这盐利中分一杯羹,只要抱上忠顺王的大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宋通判看来,即便是忠顺王主导了抄甄家,这背后的关键也是皇帝的意思。皇上抄了甄家就是一个关键信号,代表着皇权整顿江南的日子不远了。对于任何皇帝来说,盐税一年不如一年,这种情况根本是忍无可忍的。
北静王毕竟是跟皇家关系匪浅,如此托大带这么点二人就敢来苏州。王知府简直是狗胆包天,以为是忠顺王的意思就可以了吗?你知道忠顺王是怎么想的?
这忠顺王很可能用的是一石二鸟之计。北静王是忠顺王的劲敌,除去了当然大快,而北静王莫名失踪甚至死在苏州,借此机会就可以大军压境彻查苏州甚至整个南直隶。
这么大的事情,皇帝能够派来主持的就是北静王和忠顺王最合适,如果忠顺王这贪心狠货得了这个差事,整个南直隶都要被刮地三尺。
这位忠顺王爷说是聪明,其实糊涂,他总想彻底融合儒教,其实他根本就不够资格。
想想自己读圣贤书二十年的体会,圣贤书所有含义都在《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党同伐异,暗藏着一句“有敌自远方来不亦杀乎?”,最核心的要求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作为亲王,忠顺王爷不具备成为朋党的资格,他根本不可能成为儒教的信徒,儒教不会真正接纳忠顺王爷成为自己人。
而皇帝和太上皇那边明显不喜这位忠顺王爷,尤其是太上皇,本就对儒家嗤之以鼻,这位忠顺王爷不遵从其父教诲,一心投入儒教,根本就是太上皇最痛恨的行径。
想当年太祖爷开国后,给每一个儿子都搭配了佛门高僧作为幕僚,就是防止子孙后代被儒教给蛊惑了去。
这位忠顺王爷如今彻底尴尬了,既不能彻底投入儒教,因为儒教不会收容贵族王爷,双方只能是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关系,那么忠顺王的子孙后代就没有资格得到儒教的庇护,忠顺王府是没有未来的。
如今儒教与忠顺王爷合作的关键目的是要扶持亲和儒教的四皇子周潜龙上位继承大统,而忠顺王爷不过是儒教已经放弃的没用棋子罢了。
这种情况下,这位爷会干什么?敛财!杀人!如果是忠顺王爷来整肃南直隶,那场面宋通判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会有多少人头落地?
——————————————————————————
正在这位宋通判胡思乱想之际,衙役来禀报说北静王和贾钰公子一行人已经出了林府直奔知府衙门来了,于是他收敛思绪,眼前就是个坎儿啊。
北静王借题发挥、借机发作怎么半办?太上和皇上最宠信的王爷,自己拿什么对抗?
这位贾钰公子不依不饶怎么办?荣国府即便没落也是荣国公府,哪里是自己一个六品通判能够对抗的?
眼前能够做的就只有态度足够恭敬,尽可能的哄这些爷们开心。想到这里,宋通判连忙召集衙属差役,大家一起到门前迎接,场面一定要热烈。
等到北静王他们到达苏州府衙门口的时候,道路两边,府衙大门两边都站满了人。毕竟是死了人的事情,这通判也不傻,既没有欢呼也没有爆竹,就这么安静得站立欢迎。
“恭迎北静王驾临苏州府。”宋通判站在当中迎接,带头下跪见礼。
“行了行了,这些虚礼就免了,心意本王领了。赶紧带我们去看看,我们先来认人,看看是不是林忠老管家。
北静王知道黛玉心中着急,稍作感谢就催促道。
“是,王爷,钰公子,各位小姐,随本官来。”宋通应答之后就在前面引路,他早有准备,提前已经命人将尸身送到了府衙公堂中。
公堂正中停放着一具尸体,蒙着白布,一旁仵作正在候命。领着大家来到公堂,宋通判就命令仵作讲解验尸结果而后进行身份辨别。
尸体身上有着大量的殴打伤痕,鞭子、棍棒的痕迹清晰可见,致命伤是位于后脑的钝器重击。死者的脸上同样有着殴打的痕迹,但是并非致命伤。
“可以确信死者生前遭到多人连番殴打,最后遭到钝器重击脑后死亡。”仵作最后总结道。
仵作缓缓拉开白布,众人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正是林忠老管家。黛玉忍不住痛哭失声,众女都留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