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闻言当即起身拱手。
“回陛下,红薯推广相当顺利,我大明两京十三省,除了两广及云、贵、川五省外,均已开始陆续种植上了。”
朱由校:“不错,再加紧力度,争取早日全国全面铺开。”
宋应星:“臣遵旨!只不过.......”
朱由校:“可是遇到了何难事?但说无妨。”
宋应星顿了顿道:“难事倒也算不上。”
“只是通过臣的亲身体验,以及收集了乡民们的情况后发现,长期以红薯为主食,虽能管饱,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胀难受。”
“哦?竟有此事!”众人闻言不由惊讶。
朱由校闻言不禁点头,他当然也知道红薯作为主食不是最佳选择。
“爱卿所说,朕已知晓。”
“但如今数省旱灾连连,正是粮荒时候,唯有红薯产量巨大可最快缓解百姓粮荒,以红薯为主食也是不得已之法。”
宋应星道:“臣的意思,还是要继续推广红薯,不过同时也要继续扩大小麦和稻米的种植。”
“尤其是稻米的种植,南方常年雨水充沛,稳定丰收。”
“宋人有言:苏湖熟天下足!”
“只有将小麦和稻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我大明百姓才能粮食无忧。”
朱由校闻言不由眼睛一亮。
提升产量!
按照现在大明的人口,扩大种植面积倒是可以解决吃饱问题。
但是随着大明国内承平日久,人口肯定会成倍增长,到时候可就未必够吃了。
后世要不是出了个袁爷爷,估计长时间内还有许多人饿着肚子。
要彻底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还是得靠水稻杂交技术提升产量来解决。
宋应星是个大牛人,提点一下,应该也能研究出杂交水稻来。
虽然达不到亩产千斤的程度,但是把大明如今水稻平均亩产三百斤左右的产量,翻个倍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况且他现在负责的红薯研究推广已经到后期,后续交给手下人去办就行。
更何况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有突破,此事宜早不宜迟。
于是朱由校便开口道:“宋爱卿所言极是,加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很有必要。”
“如今辽东和努尔干西部已重回我大明怀抱,正是大开发的时候。那里有广阔的平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工部可以着重安排。”
宋应星:“陛下圣明,臣亦有此意。”
朱由校:“除了扩大种植面积之外,宋爱卿可有提高水稻亩产之法?”
宋应星闻言沉思片刻,有些不太确定的答道。
“回陛下,臣近来正在研究水稻育种方面的问题,倒是发现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