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巨额补贴,双十一发布会

没办法,不这样,谁敢花那么多钱研发光刻机?

“接下来,公布前三种补贴的细则和标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都可以申请。经过大基金评测之后,给于股权补贴,或者债券补贴,贴息补贴。”

“至于项目补助和风险补助,则是大基金主动对接,给于补助。”

随后,所有标准一一详细介绍,并且进行了现场答疑。

还有专门的工作小组,现场对企业进行对接。

很多企业,当场就开始了沟通。

不过最后大基金还得研究审核。

大基金的钱,每一分都得花到刀刃上,不能乱来。

而一些大企业,则有工作小组专门对接,进行详细洽谈。

像是中芯国际,在多个方面都有补贴,最终拿下了130亿资金。

对此,中芯国际的老董都笑的合不拢嘴。

不过再看到星逸科技的补贴金额,他就笑不出来了。

星逸半导体,直接拿到了345亿的补贴!

并且不是股权投资,也不是债券投资,而是项目补助和风险补助。

对此,中芯国际都满是懵逼。

同样懵逼的,还有王逸!

王逸提议削减对企业的补贴,转向投资光刻机,本以为星逸半导体的补贴也会大幅度缩水,最多能拿几十亿就不错了。

却不想,竟然高达345亿!

这完全超预算了!

可仔细看看那些补贴明细,王逸就明白了一切。

其中205亿,是项目补助。

比如28纳米工艺,40纳米工艺,都有补助。

星逸科技B1、B2、M1、M2晶圆厂都已经投产,也都有补助。

尤其是28纳米的投产,补贴金额非常高,是40纳米的五倍!

还有光刻胶的研发,EDA工业软件的研发,大硅片的研发等等,这些项目也都有项目补助,并且有风险补助。

如此算下来,星逸科技拿下345亿的补贴。

对此,其他企业虽然羡慕,可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毕竟星逸半导体的成就过于显眼,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内地第一个40纳米工艺突破,第一个28纳米工艺突破,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最高端的封装工艺等等,这些都是星逸半导体的成就。

随便拿出一项,都够其他企业吃一辈子了。

何况星逸科技一次性实现那么多,完全值得345亿的补贴!

对此,王逸自然不会拒绝。

有了这笔资金,星逸半导体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此外,也可以空出其他资金,用于投入光刻机的研发。

大基金给的钱,都是专款专用。

实际上,王逸对于大基金提的建议很多,除了削减对企业的补贴,转向光刻机之外的其他补贴,还提议改革大基金的投资和补助发放模式,希望大基金的每一笔钱都严格把控,都分期支付。

比如一个核心项目,投资30亿,分成五个节点,前期只给6亿,等到实现了技术突破,达到节点要求,再给第二个六亿,第三个六亿,以此类推。

从而防止出现滥用行为。

当然,星逸科技会以身作则。

不要求多了,但凡其他企业能做到星逸科技的三分之一,都算是难能可贵了。

会议结束后,赵老把王逸留了下来:

“还满意吧,给你们的补贴。”

“满意,太满意了,我以为就45亿,结果整了345亿!完全超预期了!”王逸笑说。

“呵呵,你提议削减给企业的补贴,加大对光刻机的投入,我们觉得有道理。但只是光刻机不够,先进的半导体工艺,芯片量产技术,封装技术,28纳米高端晶圆厂等等,这些也都是尖端实力,也都得补贴。”

赵老意味深长道:“你做的这些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像是那些晶圆厂,硬件建设和土地,几十亿的资金,我们提供。但后续的设备引入,都是百亿为单位。还有工艺的研发,也得百亿吧?芯片研发,每年也得上百亿。”

“这一切加起来,一年几百亿有了,都是你们自己承担。一己之力带动了内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居功至伟。”

“因此,经过一系列商议,一致同意把星逸半导体当做扶持补贴的首位度,并且给于最大支持!”

王逸心情大好,连忙表态:

“感谢领导支持,场面的话我不多说。但是我可以保证,这345亿给了星逸半导体,我有信心在三年内,实现价值3450亿的回报!”

“十倍回报率!”赵老点点头:“很好,我们没看错人。”

若是别人这么吹,没人信。

别说十倍回报了,能有1.5倍回报就很好了。

但王逸这么说,那一定是真的。

毕竟之前的投资,星逸科技的回报率,都是十倍,甚至更多!

比如帝都投资的晶圆厂,只要能实现55纳米量产,就是多倍回报了。

结果星逸科技直接实现了40纳米量产,直接实现10倍回报!

帝都还没回过神来,紧接着28纳米再度量产,那回报率根本没法算了!

这年头,最赚钱的就是高端芯片,就是半导体。

像是鲲鹏902,成本四十左右,售价300!

还有快充芯片,1元成本,售价大几十……

赵老继续道:“此外,我们还改变了方式。明年,大基金和地方国资委,将全面进军晶圆厂。”

“到时候,地方国资委出地,出钱,负责晶圆厂的建设。大基金出钱负责设备的引入,然后交给半导体巨头代为管理。届时,技术和订单,运营等等,都由半导体巨头负责,而地方国资委和大基金,只参与利润分成。”

王逸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

星逸半导体缺晶圆厂,也不可能一次性投资十个。

可这种地方和国资委出钱出力出晶圆厂,交给星逸科技代为管理的模式,那就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之前也有类似的操作。

比如武城的新芯,拥有两座12英寸的晶圆厂,之前是中芯国际代为管理。

不过今年开始分道扬镳,新芯开启独立运营。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代为管理的模式,很有前途。

而且合作方是国资委和大基金,那就省心很多,不至于出现太多不该出现的破事。

“当然,若是你们需要,也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晶圆厂,实现私有化。或者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成为大股东,这些都是没问题的。”

赵老继续道:“原则上,我们只是缓解你们的压力,并且全面加速内地晶圆厂的扩张。”

对于这样的安排,王逸都挑不出刺了。

担心星逸资金有压力,没办法迅速打造出众多晶圆厂,大基金和国资委出钱,建厂,买设备,全部搞定。

担心以后三方合作出现扯皮问题,还可以让星逸科技出钱回购,实现私有化,亦或者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