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给TA的信。

不如融入生活,修炼成习惯,每天都写。多少不要紧,重要是每天。

微练笔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例如所感所思、往事回忆、照片、金句、诗词、电影纪录片的观影感受、萌娃萌语、上课笔记、美食品鉴……都可以。

上面的一段文字是叶老师的一条微练笔。大致的意思就是养成每天都有输出的习惯。不能今天更了之后,隔个10天半个月兴趣来了的时候,再去更新。这种微练习,主要的目的就是练习每天的输出。这是一种习惯。用个比喻就是说,输出就像燃烧的火堆,如果燃着了之后,每次加一点加一点,这个火堆,他就不会熄灭。但是如果隔一天两天的话,那火堆肯定就没了。如果想再次点燃的话,还要去找一些纸片儿。玉米杆啊。然后还要去找火柴或者打火机。然后再重新生火。所以会比较的麻烦。养成习惯之后,在火不灭的时候,一点一点的往上加。至少这个火堆他不会熄灭。

所以慢慢的,就开始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一些琐事所想,包括观看电影,哪怕只是新闻里的一一两句话。还有一些什么名人名言,往事回忆啊,美食品啊。但是都是非常短的。因为想法的话,只要眼睛看到某个东西。在上面停留几分钟的话,基本上都是有想法的。但是你要进行输出的话,因为没有习惯。脑子根本处理不了眼睛所看到的信息。

所以如果没有养成习惯的话,去处理眼睛所看到的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描写。而且心中的顾虑就是我的正常表达方式,别人能够理解吗?能够接受吗?唉,还总想去找别人的讲述方法,但是看了别人的讲述方法之后,自己去讲的时候还是不怎么会说。这种语感可能就是老师所说的笔头热度吧。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困难的。与这种坚持练上了三年5年的,只要眼睛看到都能够迅速的组织成语言比起来。还是不行的,现在你刚刚接受了这种观点之后,在观察生活的时候。组织语言上面还是有很大的障碍。但是我觉得后来组织书面语言的话,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吧。因为在现实中,你看到事情的时候心中的所思所想。还是有一定的思想高度的。但是为什么一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会出现那种苍白的无力感?

所以当这种练习进行了很长时间之后,好多的问题都慢慢的浮现了出来。所以感觉别人说的话是越来越有道理。

有的老师也说。不要先想这么多,写就是了。

所以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不管现在的高度表达能力怎么样,总归要想着每天的输出。真正的练习,就是组织眼,嘴和大脑的协调作用。让他们真正的行程输入_处理_输出的整个链条。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老师提出来的另一个问题。

阅读生活。

感觉这句话就把人的那种懵懂无耻的状态,给清醒了过来。所以老师一句两句的点拨,还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看到这句话之后,感觉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一直在写作输出方面,找不到一种很好的方法。听到了老师的这句话之后,感觉前进的方向又清晰明了了很多。

但是那种获得点拨的喜悦过后,又出现了某人怎么样写具体的阅读生活呢?老师也没有说具体的方法,可能就是阅读生活和每个学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的和理解阅读生活。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这就像别人说的,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莱特。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吧,因为每个人所能表达的哈姆莱特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进行阅读生活的练习的时候。也遇到了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冷眼旁观,冷眼旁观的话,只是一种非虚构的现实记录??生活。但是阅读生活的话。是不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技巧呢?因为阅读生活的话,可能会进行所谓的剪辑。也可能是剔除一些不必要的琐碎事件。我觉得可能这个阅读生活的话,可能要比冷眼旁观要高级很多。在阅读生活的时候,还是要进行一些冷眼旁观的练习,冷眼旁观的练习丰富了之后。在经营阅读生活。觉得可能效果上会好很多。因为如果冷眼旁观练不好的话,阅读生活就有点困难。

阅读生活好像就像那种切配吧,我能想到比喻就是这样子。成品以前,你总要去除那些皮啊,泥土之类的东西。就用那个土豆来做比喻吧。土豆的话,你总是要去皮吗?还要挖那种牙子。还有上面一些土疙瘩。可能这些东西去掉之后,才是阅读生活之后的食材。所以我对阅读生活的理解就是感觉应该是在冷眼旁观之上的。冷眼旁观的话,就是一种冷静的全记录过程。阅读生活就是一种思想的升华。属于更高层面的问题。所以接下来就会练习这种两者结合着来。能不能起到一个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