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世叔。”
薛礼没有选择的资格。
李绩肯帮他,对他已是最大的恩泽。
李绩点了点头。
“不过没有一千之数,勉强能凑个二三百人。世侄儿可别嫌少啊!”
“世叔放心,侄儿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世叔公务繁忙,侄儿就不打扰了,侄儿就此告退。”
望着离去的薛礼,李绩有些后悔,当初对薛礼说的太多了。
也不知道薛礼跟随福王殿下,是福是祸。
薛礼走在回王府的路上,仔细回想李绩的一言一语。
他能感觉得到,李绩并没使出全力。
可既然能做到而不尽力,薛礼看不透,也猜不明白。
当初选择跟谁李代,虽然有李绩在一旁推荐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决定。
大唐以武治国,想出人头地,上阵杀敌,获得军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他薛礼,也不例外。
建功之前,跟对人,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老板好不好,手中得有宝。
在薛礼眼里,李代就是手中有宝之主。
因为李代可以公开招人,因为李代建过军功。
有能力,有本事,并且还不贪功。
对于属下来说,这样的人,绝对值得追随。
不贪墨属下的功劳,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
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终有光宗耀祖的一天。
二三百人。
人是少了点,但也不是不能建功。
薛礼对自己手中的,二石长枪,三石长弓有信心,更对自己有信心。
十四岁的薛礼,右手成拳,迈步走进阳光里。
裴天啸就简单多了,回去和裴寂一说,裴寂一脚就把他踹了出去。
“嘿嘿~~~裴大人,你这位侄儿,怕是没你说的那么聪明吧?”
裴寂身后的屏风里,传出讥讽的笑声。
“比你家的那位,可强多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家的娃真的不争气,还是懒得和裴寂较真,此人转变话题说道:
“裴大人,李代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裴寂耸了下肩膀,笑道:“一个娃娃,能有多大本事。老夫吃的盐,比他吃的米都多。”
“话说的不错,但此事,绝不可听之任之。”
“哦?某愿闻其详?”
“李代此举,看似无心,却是有意。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皆已入彀而不自知。”
“此言何解?”
“你们都被陛下盯上了。”
“陛下?”
此人端起茶杯,浅酌一口。
“陛下登基不足一年,重心一直放在稳固江山之上。就本公所知,陛下很早就在福王身边,安插了细作。你说,此事陛下知道后,会如何做?”
“这~~~”裴寂额头一片光亮,毫毛之间,布满细汗。
“陛下的心思,不难懂吧!裴大人?”
“照你所说,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