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钎小心的遮住身子,站在对面花坛边上,不停的向学校里面张望,又过了十几分钟,在学生们向老师的招呼声中,小妹朱先颜和几个同伴有说有笑的走出校门。
甫一出门,朱先颜就看到路对面有个熟悉的身影在向自己招手,几个同伴也看到了,顿时笑着说道:“啊呀呀,今天又有人来接小妹啦,快去快去,这小伙看起来模样倒是老实,接妹子居然空着手,不像以前的公子哥们那么油滑,快去快去”。
同伴们一起伸手把朱先颜向路对面推过去。
“不是这样的,这是我哥哥”,朱先颜争辩道。
“知道,知道,来的都是你哥哥,快去吧,这小伙看起来身子骨有点弱,小妹记得矜持点啊”,在同伴们哄笑中,朱先颜喜滋滋的走向路对面。
一见到大哥,朱先颜就笑着埋怨道:“小妹到了京师快五年了,这是大哥第一回来接小妹吧”?
“额,这下大哥有空了,以后天天来接你”,朱先钎挠了挠头,讪笑着回道。
“拉倒吧,快说,你来接我有什么事”?
“大哥今天真的是没什么事,刚好过来看看,今天我请客,怎么样”?
“那感情好,小妹今天想吃三牌楼的热食,一起走吧”,说完,朱先颜跨起大哥的手,蹦蹦跳跳的带路出发,让路对面的同伴们看到以后惊吓不已。
随着接近三牌楼夜市,路上行人逐渐变得多起来,天色渐晚,朱先钎也不像刚开始一样,将自己的海兵大衣遮遮掩掩的。
至于说三牌楼,相传国朝宣德年间,有一对夫妻到了应天府以卖豆腐为生,住在当时还很荒凉的三牌楼这地方,当然彼时地名已经不可考,因为他们的豆腐做得味美可口,所以日子过得也还说得过去,可是这对夫妇年纪越来越大,却一直无子女。
一天晚上,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当家男人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啼哭声,于是披衣出门一看,就见门口果然放着两个刚刚出生的男婴。男人赶紧把两个男婴抱了进来,妇人见了就说:“这准是哪个穷人养不起孩子,知道我们膝下无子,给我们送来的”。
说来也奇怪,没过几个月这妇人怀孕了,居然也生了一个男孩,不过这样一来,家里一下子多了三张吃饭的嘴,夫妇俩要养活三个孩子实在是力不从心,只得用豆浆喂养他们。到了读书的年龄,夫妇俩省吃俭用,一视同仁,让三个孩子都去读书,三兄弟很懂事,学问长进很快。
后来,三兄弟同科考中进士,被传为美谈。三兄弟做官后,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着。英宗皇帝知道后,认为夫妇扶贫救弱,教子有方,就下令三兄弟每人为父母建一座牌坊,以示表彰。三座牌坊一字儿排开,十分壮观。久而久之,老百姓便把这里叫做三牌楼。
因此,有了这个典故,三牌楼的豆腐更是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