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各自的战场

崛起的苏我氏招摇过市,宅院陵寝皆制比天皇,并私征徭役修筑宫殿。

杜如晦一时间感觉这剧情也太熟悉了:“挟倭王以令豪强?”

“这还仅是内患。”裴世清摇摇头:

“新罗百济与倭国有百年之怨,争战不休,这御田锹出使我唐,暗中承倭王之命,欲联新罗百济除精兵,谋除苏我氏。”

杜如晦再次摇摇头:“三国鼎立?”

到这里他哪能不明白,他们几人谋划至此,便是生怕倭国生逆反之心,故而前后打点谋划小心翼翼。

结果没想到那倭王不甘心受豪族钳制,亦想借力除掉那读作曹氏的苏我氏,双方实际上称得上一拍即合。

那些表面上给予的好处都称得上是白赚了。

而且杜如晦已经想象得到,当唐军和新罗百济放在一起的时候这倭王会选谁。

相较于有百年恩怨的新罗百济来说,唐朝乃是隔海之邻且看起来心思都在西域上,怎么看都是借力打力的最佳选择。

事不宜迟,这些前因后果也很快经过杜如晦整理呈到了李世民的桌上。

对于倭国使团的诉求李世民觉得很合理,甚至大笔一挥便做了决定,使团诸人皆可荐优先子侄入唐读书,且不占倭国内勋贵子嗣的名额。

一边批示李世民一边嘿嘿直笑:

商团假使团之名骗朝贡之事必不重演,而且他还要从这些番邦属国身上榨出金银来。

从两汉起,作为京师的长安便早早有“居长安不易”的说法,而如今嘛,李世民觉得也合该让番邦勋贵尝试一下这般滋味。

<div class="contentadv"> 李世民也很清楚,长安的物价绝不会吓退夷狄公子们,甚至还会觉得中原上国理应如此。

毕竟他同样也是大家族出身,对这种心性的把握也称得上是信手拈来。

等到李世民写完回复意见,早已在一旁等候一起用膳的长孙皇后才笑道:

“夫君看起来甚是欢喜。”

李世民毫不避讳的点点头。

面对颉利的屈身隐忍随后行雷霆之兵灭敌,是战法的一种。

后世历史中他面对西域遥遥合纵连横削其根本,也是战法的一种。

如今面对倭国起长久之谋作周全之计,同样是战法的一种。

其间并无高下,但这般倾心投入的感觉会让他仿佛回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军阵一般,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