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稍逊风骚

第518章 稍逊风骚

【回过头来看,赵二看不起秦皇汉武,对二凤也锱铢必较,除开本人有点拎不清之外,更大原因也是因为秦皇汉武在唐宋时的风评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面说过的少年天子哲宗。

哲宗赵煦执政时,曾让苏轼之弟苏辙臧否朝政,而这当中便不可避免要谈到前朝得失,也就是宋神宗时。

苏辙用“父作于前,子救于后,前后相济乃圣人之孝也”的逻辑,将宋神宗比作汉武帝历数西汉时的种种弊端。

另外,唐宗宋祖这个词组,也是从明朝开始就有的,旨在赞赏这两位皇帝分别开唐宋两朝文治的功绩,而并非教员刻意押韵生造。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说着说着张飞面目便忽然狰狞猛然捶桌:

“俺记起来了,这苏辙不就是那称割燕云之地无耻反独享其利的厚颜之徒?”

赵普不懂医术,但此时也只能尝试建议道: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并未再戏弄褚遂良,因为光幕上此回第一次出现了新的名字:

众所周知,变法是神宗一朝的主旋律,而在神宗一朝,司马光、苏轼、苏辙、吕公著、文彦博等人皆为变法的反对者。

有鉴于此,高滔滔打出了“复祖宗法度为先务”的口号清算变法,与旧党司马光等人联手,让哲宗的皇位稳定了下来,避免了有可能的又一次“烛影斧声”。

赵匡胤:劳烦张侯挂念,吾弟晋王意图谋反行刺,业已伏法。

前后恐怕不过二十余年,朝纲几易,而且从后世称那司马光对新政乃是全盘否定,赵匡胤便觉得这宋当时恐怕就陷入了党争这个巨大的麻烦当中。

赵二自己爽了,但金匮之盟当中杜太后的那句“幼儿主天下”则是成了宋朝的“祖宗之法”。

想到此他不由得又愤愤踢了赵二一脚,嗯,他可以对天发誓,绝不是有意踢在那断腿处的。

而现在又说这太皇太后高滔滔为了帮孙子哲宗稳固皇位,以打击变法作交换联合,故此已经可以梳理出来一个简单的脉络。

李世民闻言怔了怔,想起来那南北孔子后裔之别心下觉得那还真说不定,不过这般话自是没必要给裴行俭说了。

少年人当保赤子之心,少知此等腌臜之事。

且同样作为醉心于书法之人,李世民随即便敏锐意识到诸葛武侯等人看这魏晋时风行的草书多半会极为费力。

清清嗓子,张飞煞有介事道:

因此前事只需稍微回想,一些事情便可猜个八九不离十。

当即便埋头奋笔疾书,意欲骂上一骂。

想着想着,看了一眼依旧昏厥的弟弟,赵匡胤顿时心情有些许矛盾。

“文不成武不就,祸国殃民遗罪子孙,宋之基业毁于汝手!”

那烛影斧声说的含糊,但无非也就是他死了弟弟继位这一个事情。

但反之若自己真是暴亡,那……

“嗯……北国风光…冰封…雪飘…内外…舞……”

〖李世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年前与赵普谋定的先易后难,既是为了求取稳妥,也是自恃年富力强。

赵匡胤破口大骂。

毕竟那后辈说的相当清楚,此作品有“史上第一作的”美誉,且张马二人虽重武艺但也皆通文墨,因此自然好奇是何等作品才配得上如此赞誉。

神宗变法,哲宗继位太后垂帘反对变法,哲宗当政推行变法,徽宗继位再反对变法。

“这字虽似笔中带锋,连绵不绝而似精骑破阵,但那字我半懂不懂,快念与我听听?”

孔明一边抄录一边笑道:

“若无二凤陛下解忧,吾等竟差点成了目不识丁之辈。”

刘备点点头,随即也撕下了一张纸条。

“不行,还是这赵二更该骂上一骂!”

于是干脆他也不再按捺观此字帖的见猎心喜之情,执笔摹于光幕,成字而为诸葛武侯所见。

结果话还没说完呢,哲宗就震怒:你竟敢诋谤先帝!

于是好好的朝议就忽然紧张起来,还是范纯仁站出来解围,说武帝雄才大略史无贬词,“辙以比先帝,非谤也”。

只不过没想到哲宗不按套路出牌:你竟敢用汉武帝这个暴君来指代先帝?

如今来看,秦皇汉武在唐末宋初逐渐并列成为暴君的代指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从安史之乱起,天下皆受藩镇之乱,兵强马壮者为祸于民,这是唐宋之交的百姓最为真切的感悟。

要不是二凤开贞观之治拉了分,多少也得挨宋朝士大夫几个大耳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