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夸他君子,也不问问他大哥同意不。”
毕竟人家论名千古一帝,论武能单骑入阵,论文还写的一手好字且能赋诗。
看着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孩,辛赞欣喜之余,又不免五味杂陈。
看着主公与翼德的兄友弟恭,孔明也无奈,一边研墨打算写个回应,一边与鲁肃漫谈道:
“看来这自古亡国者莫不哀也。”
张飞撇撇嘴,这李世民为帝堪称无缺,但后世也说了,门风似乎问题很大:
孔明则是不以为然:
只是不知这南明存世多久?
〖李世民:武侯安泰否?〗
作为当时金国最基层的官吏,我们无从得知辛赞受过多少金兵的刁难,见过多少““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丑事。
这個身在金营心在汉的普通人,梦里不复有东华门外唱名的景色,反而多见冠军侯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之举。
或许就是出于这些种种想法,辛赞最终给他的孙儿取了与去病相对应的名字,弃疾。
辛弃疾三岁的那一年,完颜构以岳飞的性命为代价,成功达成了向金国称臣的愿望:
宋向金称臣,金国册封康王赵构为宋皇帝。
双方以淮河中流以及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并且南宋每年须要向金纳贡银钱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div class="contentadv"> 至此,归国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辛赞并不放弃,作为一个小官他的时间很多,于是干脆就将孙儿带在身边教导。
八岁时辛弃疾拜亳州名儒刘瞻为师,后又拜师词人蔡松年,而辛赞则教授辛弃疾兵法武艺。
文韬武略兼备还不够,闲暇时辛赞还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等到了十四岁,辛赞干脆将孙儿打发去燕京,以科举为名,刺探情报。
辛弃疾后来自述这段经历时也说“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
随计吏是从唐朝开始有的对参加科举的雅称,但可惜这段间谍经历也是无疾而终。
辛弃疾的自述是“谋未遂”,而原因是参加两次科举之后他的祖父辛赞便因年老离世了。
辛赞将辛弃疾这块良铁锤炼成了一柄锋利的宝剑,但却没能看到利刃出鞘的那一天。
好在,不止是英雄造时势,时势同样也能推着英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