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的表情顿时多少就有点茫然,随后就听到赵普赞同道:
“那完颜亮穷兵黩武,欲毕天下于一役,然则不过志大才疏之辈。”
于是赵光义一张脸便顿时有发红的趋势。
“只是觉得这弑兄之人若是都能称尧舜,那汝便可称得……“
……
赵匡胤视而不见,只是看着光幕若有所思道:
“小尧舜……呵!”
随即赵光义就看到官家对着他一副上下打量,看的他有点心发慌:
“且漠南诸部,向来或战或和难有太平,这金虏骄纵如此,恐有使其诸部同仇敌忾之嫌。”
说着似是感叹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其道理再简单不过。”
赵光义顿觉兄长意有所指,但张了张嘴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赵匡胤此时已经扭过头去仔细欣赏那些署名为辛弃疾的词赋,不无感叹道:
<div class="contentadv"> “这辛弃疾,执剑能马上杀敌,一力破阵青史留名。”
“执笔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留名篇唱千年。”
“唯叹这南宋,不缺写词的辛弃疾,而需能领兵的辛弃疾。”
对官家的这个感叹赵普略有无奈:
“这辛弃疾跨千里效命已可见其赤诚,然而……”
然而什么,在场的人都明白。
于是赵匡胤也不再说话,沉默了少顷道:
“这些词赋额外抄录一份置于朕书房,当以此自勉也。”
【历史上,辛弃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的这次文艺沙龙,被称作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是南宋历史上相当值得铭记的一次会面,两个在朝堂上都不受欢迎的“杂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畅想未来把臂同游,算是辛弃疾晚年少有的快意时刻。
或是受到了陈同甫的激励,当时已经赋闲二十年的辛弃疾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第二次鹅湖之会后陈同甫匆匆离去,辛弃疾很是思念这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写了一首《贺新郎》寄给陈同甫,陈同甫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回赠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