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留个体面

设枢密使掌军务,设三司使掌财务,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润宰相之权,如此相互牵掣最终绝藩镇是祸,也是大宋立身之基。

但如今看这胡惟庸晋升的意思,这开明之制反倒似是与元之忽必烈所改近似,顿时就让赵普有点气馁。

“官制更迭本就该小心行事,明距我等此时近四百年,自不必一味仿古。”

“我等倒是宜以光幕中明史为参赞,取其精华以精进大宋。”

赵匡胤的嘱托也让赵普点头,当下安静下来,打算看看何谓明朝之大案。

【对胡惟庸来说,十五年来他一直难望同乡李善长之项背。

但随着晋升副丞相之后,胡惟庸似乎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曙光。

或许是因为元朝承袭蒙古汗国以武立国的原因,所以想要更替元朝就需要更加强盛的武德,从这一点上来说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朱元璋的故旧当中文人稀少的缘故。

洪武三年大锅饭分出来的六公二十八侯当中,文官唯有李善长一个。

当然也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是因为老朱起身微末,所以故旧当中也差不多,基本都读不起书。

但总之,明初的勋贵飞扬跋扈的原因除了老朱优容太过之外,也还有武臣太多,沾染了元朝的狂野气息的缘故。

毕竟这群勋贵整体素质并不高,他们虽然成了大明国的新贵族,但本质上都是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长大的,所以当上老爷之后也难免会有样学样。

而被连带着,李善长都不可避免的有了骄矜之态。

毕竟只需要回想一下,老朱征战天下的框架是他搭的,老朱率军亲征时后方是他守的,大明开国之后的框架也依然还是他搭的——老朱要是的离了咱老李该怎么活啊。

于是参议官员言语间对他稍不敬,李善长动辄将其废黜,刘基给老朱打小报告斩了他飞扬跋扈的亲信,他就反过来在议律例时把刘基骂的狗血淋头。

刘基倒也干脆,直接告老回家去了,这一下倒是让敏锐的李善长嗅到了消息:

要不然我还是主动点,留个体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