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才稀缺,不能错过!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韦理点头说道。

这,真的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商业奇才,他几乎没有失败的战绩。

1951年,年仅19岁的韦理来到了大马,在一家汽车经销公司任职,并且从工程师一路升职为经理。

“韦主席请放心,和记黄埔的事情,我会在董事会上完全支持你,海港工程的出售工作,你放心去做。”苏城笑道。

虽然韦理说得非常简单,但是苏城知道,这些可不是一般职业经理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这位和记黄埔目前的大班,是位少有的人才。

所以,韦理是一个管理和记黄埔非常好的选择。

这些,自然是小艾跟他说的。

“苏先生,以你之见,和记黄埔目前还有什么要整改的吗?”韦理突然问起苏城。

但实际上,霍健宁如今还是个年轻人,根本没有什么管理经验。

他不仅仅有能力,有足够的经验,更是已经管理了和记黄埔三年,这三年来和记黄埔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这也是为何在1975年的时候韦理会被沈弼邀请到和记国际的原因。

早年的韦理,和光头强一个职业,只是一名伐木工人。

他心中突然有了将韦理收为己用的想法。

“和记集团实际上原本属下一共拥有315家公司,但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印尼和新嘉坡的投资,其它大部分海外公司情况也都欠佳,所以在我上任之后,便将许多亏损的子公司解散或者出售了,最后只剩下180家子公司,这让和记集团很快就有了喘气的时间,之后我再增持屈臣氏和黄埔船坞这两家优质公司的股权,使这两家联营公司转化为和记集团的附属公司,后来,我和记集团与黄埔船坞合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和记黄埔集团。”

“噢?苏先生有何高见?”韦理好奇地问道。

不过,目前暂时不急,苏城需要暗中继续增持和记黄埔的股票,直到75%的股权时,他就会选择公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