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教育问题

历史上的大明律不只是对明清有着极大的影响,包括朝鲜、日本等儒家文化的国家,也都深受影响。

仔细看着律令,朱允熥说道,“这是大事,我还是要细细琢磨。这样吧,召擅刑名律法的官员,两天后去大本堂奏对。”

虽然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是要和重臣商讨。可是有些时候也不该只是和百官商讨,还要召集一些不同群体的百姓来商讨议事,这也是一种‘雅事’。

这么做绝对没有坏处,杨靖等人自然也支持朱允熥这么做。

一个看似虚心纳谏的皇储,这也可以让不少的士子、官员认为值得效忠。

有些看似表面的文章,该做还是要做。更何况朱允熥也觉得多听多看,说不定真的可以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可以让有些事情做的更加完善一些。

虽然朱允熥自认为心理素质已经足够强大了,可是还是忍不住的会有些焦虑。倒不一定就是说他急着当皇帝等等,而是有些事情真的早一天有了结果,就可以早点有对策。

就比如他的船队,去年秋天的时候打着打倭寇的旗号出去了,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回返。按照此前定好的一些行程,春天的时候也就应该返程了。

按照正常的行程,这支船队也就是在东南亚区域转一圈,去更多的开拓视野、积累经验。

以洋流和季风的特点,今年的春天也确实是该回来了,只可惜到现在还是没有动静。

张福生大概也是知道朱允熥的牵挂,劝道,“殿下,已经令人在福广、江浙盯着,若是船队回返了,肯定立刻奏报殿下。”

朱允熥露出些笑容,“都说喜怒不形于色,只是我这养气的功夫还是差了些。”

张福生就谄媚的说道,“殿下心忧天下,奴婢久在殿下跟前侍奉,只能妄自揣测一二。”

“该揣测的时候揣测,这不碍事。”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只是事情也得办好,我那肥料的事情,现在办的如何了?”

别看朱允熥好像是一直在办着一些事情,也是忙的有些忘乎所以。可是有些事情,那也是在持续不断的在进行着,没有因为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就骄傲自满。

比如说厩肥这东西,此前确实有了一些成效,也是在令各地的藩王带头推广。可是该改进的时候还是需要持续的改进,这一点朱允熥也是一直没有松懈。

张福生就回答说道,“殿下放心就是,工部、宗人府都差人在制厩肥,陛下也重视此事,宫内有掌印太监时刻盯着,也在向陛下奏报。”

那看起来朱允熥就不需要多心了,老朱对于农事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

不夸张的来说,朱允熥也就是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之后就有点放松了。可是老朱时刻盯着呢,还想要更多的厩肥,想要进一步的提升肥力。

皇太孙对于这些事情看似是有些三心二意的,但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不少的资源。现在大明对于厩肥的研究,也是更加的有技术积累了。

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事情,朱允熥乐见其成,这样的事情利国利民,也必须要持续的研究。

正经事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朱允熥对此也是心里有数的。

看到朱允熥回到东宫,徐妙锦立刻说道,“殿下,外祖母的情形看着不似太好。”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明天我出宫去探望一下吧,说来这些日子我也是少过去探望了。”

“殿下忙于国事,外祖母也能体恤。”徐妙锦就宽慰着说道,“此前大姐和二姐也时常过去探望,好些时候都是说得了殿下的旨意。”

看来自家两个姐姐还是懂些人情世故的,她们知道朱允熥忙于国事,所以在他抽不开身的时候过去尽孝,也是在持续不断的维护着朱允熥的名声。

“姐姐们是姐姐们,我也不好一直不过去。”朱允熥就说道,“只是现在文垚太小,不能抱过去让外祖母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