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看向长孙无忌,顿时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无忌就依你所说,去岭南吧,朕会传旨冯盎,全力配合与你!」
长孙无忌
大喜,有岭南冯氏在,自己确实能轻松不少。毕竟岭南道是距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一旦战事不利,或者姬松兵败,首当其冲的就是岭南道。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么危险的地方?
呵呵,作为大唐外戚,妹妹更是大唐皇后。自己要是在危难之际不做出表率,去最危险的地方,你让天下人怎么想?
想着你自己人都往后躲,我们凭什么往前冲?军心还要不要了?
「臣遵旨!」
......................................
于是,在第二天整个大唐都动了起来,传令信使奔赴各地,特别是草原,安东都护府,漠北都护府,漠南都护府,以及蜀西的柴绍部都得到的皇帝命令。
严防边境各部趁火打劫,一旦稍有异动,杀!
边境异族看着突然紧张起来的大唐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连忙送上重礼探查大唐具体动向。当各地将领告诉他们这不过是正常演练,不是针对谁后这才放下心来。
倒不是他们轻易就相信大唐,而是大唐在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信誉方面更是令人信服。一道以书面形式出具的文书,基本上不会公然反悔。
当蜀中打箭炉的柴绍得到朝廷圣旨后,也是大吃一惊。虽然从长安的书信中得知南海发生了大事,但他没想道竟然这么严重。竟然已经发展到十万人以上的海战?
这不是在内河跳帮作战,而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大战啊。更是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方竟然还有和大唐一较高下的国家?
但此事自己却无缘参与,自己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一旦吐蕃胆敢在这个时候捣乱,他就从东女国借道直插高原腹心之地,给他来一个屁股开花!
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可不是白过的,打箭炉之地山脉纵横,地势高低起伏落差极大。在来到此处的第一时间,他就派人寻找驻军之地。
最后在多方考量之下,确定在靠近东女国的东侧三百里处设立大营。这里地势虽然没有吐蕃高,但也差不了多少。这也是为了让将士们慢慢适应设立的。不然一开始就在地势高的地方,将士未必受的住。
等过上一年半载,将士们适应高原环境之后,再往高处迁移就是。并且第二营地已经探查完毕,已经在当地官府的协助下开始建立。
而这个地方就在昌都,此地地势更高,距离吐蕃更近,并且卡在茶马古道的节点上,不但能训练士兵,还能收取税收养兵。此地往西快马加鞭不到三日就能到达逻些。一旦在此驻兵,定会让吐蕃投鼠忌器。
若想对大唐用兵,昌都这个地方必然会成为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一旦这里不被拔掉,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柴绍当然知道这里的重要性,在打箭炉驻兵已经成功迷惑吐蕃,而他则在昌都打造关卡。一旦成功,这里将是大唐钉在吐蕃头上的一颗钉子。
所以,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决不能让其捣乱。
只是想到姬松现在面对危局,他心中有些不安。但他距离太远了,根本就是鞭长莫及,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他能平安无事。
安西都护府。
当郭孝恪和已经达到到达安西布防的苏烈,接到圣旨后也是心神大震!
「看来还是小看大食了,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大?反应之激烈,就像是被踩着尾巴一样不顾一切!」
苏烈有些感慨道。
贞观二十二年被调任安西都护府的郭孝恪,早得知大食人在海上对大唐发起进攻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布局安西,他甚至将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恒罗斯境内。
按照他的想法,就应该拒敌于国门之外。但
却遭到了朝廷严厉拒绝,严令他必须停下脚步,不然就立即回长安。在异国他乡作战?亏你想的出来,一个后勤就能累死三军。
并且严令他必须以保护当地汉人安全为第一要务,哪怕是大半个西域丢了,但只要这些汉人无恙,就算他大功一件。
这让郭孝恪有些无所适从,但命令以下,还是陛下亲自写的诏书,一字不改地下达给他,可见朝廷和陛下的决心。就算再不甘,也只能退出恒罗斯。
之前西域汉人不多,朝廷也不是很在意安西的经济和民生,更多的是将西域诸地当做陇西的屏障,和抵挡西突厥的前沿战场。至于西域的名胜和会不会被打烂了,朝廷甚至是皇帝都不是太在意!
这也是历史上大唐在西域失败之后毫不犹豫抛弃的原因,根本不愿在西域之地投入太多的力量。
一个是太远,根本鞭长莫及,粮草运输和控制都处于羁縻状态。
但现在,当关中无地青年男子,以及大唐各地家里负担过重的青年,在西域入籍就给分地分女人的诱惑下大量迁移后。这才彻底改变了朝廷对西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