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凤的亲信们还想要说什么,但只见梁化凤大手一挥。
“本官心意已决,若是还敢妄言者,军法从事。”
“是!”一众亲信拱手。
四千名精兵继续强行军,向着南京进发。
自从金王反正以后,绿营兵便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反正了。
原因无他,一是金王反正后,绿营兵中想造反的人基本上全反了,剩下的这些经过筛选后造反的意愿自然就下降了许多。
二是金声桓、王得仁、姜瓖、李成栋这些人就没有好下场。
造咱们大清反的人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像贺珍、王光兴、马信等人一样,要么在山区吃土,要么在海上吹风。
这还是最好的结果了,要不搞不好,一不小心就直接被咱大清给凌迟了。
那成堆成堆的例子,实在是让绿营兵们不寒而栗。
就这情况实在是不能谈待遇只能谈情怀,而有情怀的人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所以绿营兵造反的意愿就变得极低。
正是因为如此,李定国两蹶名王后绿营们才没有再次形成倒戈浪潮。
而郑成功镇江大捷后,江南地区的绿营,除了像高谦这种被直接威胁,不反就死的。
其余的最多就呈现观望之势,要等尘埃落定,大局已定后才敢放心大胆的反清。
就连被钱谦益策反策了九年的马逢知尚且如此,其余人就自然不用多说了。
所以在镇江大捷后,整个江南地区的清廷统治并没有迅速瓦解,而是一直在摇摇欲坠。
郑成功若是不能再加上一把力的话,那么根本不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反应。
而在万众期待中,国姓爷磨磨蹭蹭后终于抵达了南京。
与此同时张煌言率部继续西上,准备招抚南京上游地区。
七月十一日,郑成功带领甘辉、马信等大将登陆,观察南京地势。
然后令各路郑军一字排开,在南京城下摆下了一个一字长蛇阵。
其中郑成功率主力于南京城北扎营,余新带兵堵在仪凤门外,马信等人则在秦淮河一带一字排开。
郑军的五万披甲,十万之众,连营数十里,声势震天。
可是这种布局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郑成功将自己的大军摆成一字长蛇阵,围绕在南京东面和北面。
一旦最为靠近长江的仪凤门一带出现问题,郑军立马就会被斩成两截。
带兵十年的郑成功自然不会不知道他这种部署的问题,可是经历了镇江大捷后,这位国姓爷的心态已经和昔日不同了。
十万郑军在南京城下一字排开,旌旗炫耀,丝毫不认为自己会失败。
就在这时管效忠发给清廷一份奏折又被郑成功截获。
在奏折中管效忠阐述了镇江和瓜州的惨败,请求清廷立刻派兵来援,否则将南京不守,江南不守。
看着这封言语十分惊慌的奏折后,郑成功哈哈大笑道:“定叫管效忠知我手段!”
七月十二日各部郑军部署完毕。
马信请求攻城,郑成功不许。
张煌言也来信希望郑成功能够迅速破城,迟则生变。
然而郑成功依旧不置可否。
他骄傲地宣称:“似此,南都必降也!”
他认为南京城坚攻城必定会折损兵马,而经过镇江一战后,清军文武已经丧胆必定会来投降。
在阻止部下们攻城的请求后,郑成功命人射箭入城,要求管效忠等人投降。
而管效忠也射箭回书,请求给与三十日的期限。
郑成功欣然同意,言:本藩攻此孤城,不过一脚尖尔。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者,盖欲取信于天下也,若至期不降,攻入之时,寸草不留。
就这样,十万郑军竟然在南京城下和清军展开了静坐战,一时间南京无战事。
与此同时,七月十四日,行军到丹阳的梁化凤部于傍晚连续接到郎廷佐的四道调兵令。
他知道事态紧急,连忙行军。
于十五日抵达了南京西南方向的句容一带,这一带丘陵曼衍,草木蒙生,非常适合伏击,梁化凤不敢怠慢,命令手底下的部队打起精神,搜索前进,以防郑成功的伏兵。
早在十几天前,张煌言就致书郑成功,希望他能够从陆路行军早到南京,再派兵攻占句容一带,阻止援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