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房谋杜断——房乔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曾祖房翼,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击破王世充后,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李渊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房玄龄因功进爵为邢国公。房玄龄追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李世民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封梁国公,加太子少师,留守京师。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

房玄龄病重,李世民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李世民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后配享太宗庙廷。

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嗣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