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这是第尾声——护道人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2219 字 2个月前

大明大公四十五年,七月十五日。

这天快到傍晚的时候,在从南京紫禁城西安门直达南京钟山山顶上的青石宫的一条石道上,正有一队骑士缓缓走来。当先一骑是个四五十岁的男子,长得非常挺拔,肌肤白皙,身材颀长,一脸络腮胡子修剪的非常整齐,正是朱和墭的次子,叶儿羌亲王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朱怡银。跟着朱怡银身后的,则是两位三十来岁的男女。

女的是个明丽的贵妇人,身着骑装,说不出的英姿飒爽,正是太孙妃吕四娘——她在襁褓当中就被大公天子一眼看中,许配给了皇太孙朱伯海,之后就被朱和墭带在身边,由娜塔莉抚养长大,还从小聆听朱大皇帝的教诲。

而那男的确不是朱伯海,而是个又矮又白的白胖子,羽扇纶巾,蓄着山羊胡,一看就知道是诸葛家的人物。他是诸葛三和的小儿子,还是个遗腹子,名叫诸葛正青,今年三十出头,有金陵大学机关学和江南大学造船学的双学历,现在是大明海军造船厂的厂公。

一个大明亲王,一个太孙妃,一个船厂厂公,还带着不多的几个护卫,趁着傍晚天气稍凉的时候,骑马上钟山......当然是去钟山之上的青石宫拜见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早就不大管事儿的大明复兴之主朱和墭了。

朱和墭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培养儿子朱怡鑫接班当皇帝,十年前就把大部分政务都甩给了儿子,五年前干脆就当起了甩手皇帝,啥都不管,自己一门心思在钟山上的青石宫里面着书立说。还收了三个徒弟,说是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这三个徒弟就是朱怡银、吕四娘和诸葛正青了。

所以这三人每隔几日,就要一块儿上策马上钟山,去听已经有点老糊涂的朱和墭传授他的毕生所学。

“小诸葛!”

当一行人才走到半山的时候,吕四娘突然叫起了诸葛正青的绰号——这个绰号本来属于诸葛正阳,在诸葛正阳去世后传给了诸葛正青。

诸葛正青赶忙摇着羽扇问道:“太孙妃,您叫我?”

“我问你个事儿,”吕四娘道,“你们造船厂的火车头试验成功了吗?”

诸葛正青摇着羽扇道:“托您的福,总算是成了......这部火车头使用的蒸汽机从我大学毕业进造船厂上班时就开搞,都搞了快十年了,前前后后试制了上百台,每一台的方案都不一样,直到前天总算是可以拉着一板车大米跑出二十里一个时辰的速度了!”

这可是个大事儿!海军造船厂搞出来的这个蒸汽机差不多已经有了瓦特式蒸汽机的效率了。这意味着燃煤烧水带动机器来拉大车的成本,已经到了低于养马拉大车的地步。第一次工业革命,马上就要开始了!

吕四娘笑了笑:“我听阿爷说这事儿有二十多年了,没想到真的成了,这可太好了!”

骑马走在最前头的朱怡银听见吕四娘的话,笑了一声道:“是啊,第一次工业革命啊!四娘,我听我老逗说什么蒸汽机、火车头、大轮船的事儿都有三十年了......没想到真的成了!”

诸葛正青突然道:“这些个不都在《诸葛武王问答》里面写着吗?还有什么发电机、内燃机......”

他话刚到嘴边,朱怡银和吕四娘就双双回头,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赶紧住口了。

这本《诸葛武王问答》可不是一般的书,而是朱和墭传下的“衣钵”,全世界只有三本。一本传给了朱怡银,一本给了吕四娘,一本给了诸葛正青。

照着朱和墭的说法,他们仨以后就是大明王朝的“护道人”!也就是在暗中护着大明的道儿,别让大明走岔了路。之所以传下三本《诸葛武王问答》,则是为了防止护道人的传承断绝——每一位护道人,都要负责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以便一代一代护着大明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