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斗的进行,太平军试图通过挖掘地道来攻破城墙。有一次,地道成功导致了城墙坍塌数十丈。面对这一危机,江忠源立即组织兵力反击,斩杀了试图登城的叛军,并命令士兵用土囊将缺口堵住。随后,他还多次派出敢死队潜入敌营,焚毁太平军的营地和物资,有效地削弱了对方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湖南方面的援军也陆续赶到南昌。江忠源趁机分兵扼守樟树镇,防止太平军从侧翼进攻,并派遣罗泽南带领部队剿平了泰和、万安、安福等县的地方匪患,进一步巩固了南昌周边的安全环境。
在整个南昌保卫战期间,江忠源坚守城池长达九十余日。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击破太平军的营垒,击沉多艘敌船,成功抵挡住了太平军的猛烈攻势。最终,在八月,由于长时间无法攻克南昌,加之其他战场的压力,太平军被迫撤退。江忠源在南昌保卫战中的表现得到了清廷的高度认可。咸丰帝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赐予二品顶戴。
七、擢任巡抚
太平军在江西的攻势受阻后,转而退守九江,并分兵扰乱湖北兴国,进而进犯田家镇(今属湖北武穴)。江忠源闻讯后,率领两千兵马前往支援,并亲自带领数十名亲兵先行赶到田家镇。然而,次日太平军发动猛烈攻击,道员徐丰玉等人在战斗中阵亡。面对这一失利,江忠源上表自劾,请求朝廷处分。尽管如此,朝廷考虑到他的忠诚和能力,决定将他降四级留任,并随后升任为安徽巡抚。
不久之后,太平军攻陷了黄州、汉阳,并围困了武昌。江忠源迅速沿长江进击,成功大败太平军,解除了武昌之围。但在这场胜利之后,江忠源的部队被留在湖北继续防守,他自己则只带着两千兵马赶赴庐州(今安徽合肥)。
在前往庐州的过程中,江忠源和他的部队经历了艰难的行军。他们冒雨前行,将士们疲惫不堪,江忠源本人也因病倒下。当他们到达六安时,得知太平军已经攻陷了桐城和舒城。庐州知府胡元炜派人紧急求援,并谎称庐州城内兵力充足、军饷充裕。基于这些信息,江忠源不顾六安军民的挽留,留下一千兵马守卫六安,自己则带病继续前往庐州。
1853年十一月,江忠源终于抵达庐州,却发现实际情况与胡元炜所言大相径庭。城内总共只有三千人马,而且粮草和军火都严重短缺,已经被太平军重重包围。尽管意识到自己被胡元炜欺骗,且庐州难以保全,江忠源仍坚决不肯弃城退守。他认为胡元炜不仅未能有效布置防务,还通过谎言贻误了战机,多次对其进行了严厉斥责。为了稳定局势,江忠源亲自驻守水西门,多次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
江忠源的坚守和英勇表现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扬,赐予他“霍隆武巴图鲁”的勇号,以表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然而,此时的形势对江忠源来说依然极为不利。陕甘总督舒兴阿因畏惧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不敢前进;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和好友刘长佑也被阻挡在庐州城外五里处,无法提供有效的援助。
八、殉死及身后
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庐州城内的局势已经到了极其危急的地步。此时,庐州知府胡元炜竟然私通太平军,向他们泄露了城中的虚实。这一背叛行为使得太平军更加猛烈地攻城,并最终成功炸毁了水西门,攻入庐州城内。
面对城破的绝境,江忠源深知大势已去,他拔刀欲自刎以身殉国,但被身边的亲兵阻止。都司马良勋试图背着他逃出战场,然而江忠源不愿苟且偷生,猛咬马良勋的耳朵,奋力挣脱,继续与太平军殊死搏斗。在战斗中,江忠源身中七处创伤,伤势严重,但仍坚持抵抗。当他到达水闸桥时,由于伤重无法再战,毅然跳入古塘中自杀,时年四十二岁。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布政使刘裕珍、池州知府陈源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雝等人也一同英勇战死,而叛徒胡元炜则投降了太平军。八天后,江忠源的尸体被部卒周昌迹找到并背出,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经历了多日的浸泡,他的面容依然如生前一般。
江忠源的壮烈牺牲震惊了朝廷,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英勇,追赠他为总督,并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同时赐谥“忠烈”。此外,江忠源的灵位被安放在昭忠祠中,供后人缅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运动在同治三年(1864年)终于被彻底平定。清廷为了纪念江忠源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再次追赠他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并下令在湖南和江西为他建造专祠,以示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