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争渡

泼刀行 张老西 2415 字 2个月前

甲辰年端阳前夕,九龄敬书:

衍兄台鉴:

自上次匆匆一别,时光荏苒,忽已数月光景。忆及前月,家人身陷险境。幸得衍兄疾驰相救,弟铭记肺腑,感激不尽……

窗台前,李衍翻看着严九龄书信。

这个时代,往来信息都很慢。

宜昌那边的事,过了许久,才被京城的严九龄得知,一阵后怕,当即就要返回鄂州。

当然,他父亲严伯年也早有预料,同时派仆人送去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笺,叮嘱他科考为重,同时给他安心。

虽不能返回,但他还是写了几封信,既有给父母兄长的,也有给李衍的。

这封信上,讲了很多事。

首先,自然是一通感谢。从文字之间,就能看出严九龄吓得不轻。

随后,就是各种见闻和情报。

严九龄很聪明,他知道李衍更看重什么,因此将在京城看到的很多消息,都毫无保留分享。

正如李衍所预料。

严家在鄂州根本算不上大族,即便在宜昌,也只是中上,但因其祖父《镇国十策》,严九龄的身份,就立刻显得不一般。

大宣皇帝采用了其中两策。

无论“开海贸易”,还是“改土归流”,都对如今的神州局势,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任何变革,都离不开理论支持。

在开海派的强大财力支持下,严九龄那生前无人问津的祖父,如今俨然成了国师级人物。

反正,能怎么吹就怎么吹。

所以严九龄刚入京城,就很快成了红人,开海派的官员和富商,争先邀请,大小宴不断。

本土地方派的人,则想着办法挑刺,连着几次宴会,都有人出言斥责质疑。

这种情况下,严家根本没有退路。

但幸运的是,严九龄善于思考,一路上京,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远超那些夸夸其谈之辈。

不仅没被难倒,还提出很多真知灼见。

这一下,却是不得了。

开海派本就有意吹捧,这下简直是如获至宝,甚至连大宣皇帝,都问到了他的名字。

也正因如此,严九龄接触到了许多常人难以知晓的情报,也对大宣局势,有了深入了解。

如今的大宣朝,已到达紧要关头。

各地土地兼并,已十分严重,伴随而来的,是各州地方势力的膨胀,结党营私只是寻常,甚至已私下串联,左右朝廷政策。

国库空虚,连驿站都已无法维持…

这些官员又动不得,一动地方就要乱…

朝廷军费也不够,甚至有军中将领,暗中走私军械,有的是购买粮食维持军队稳定,有的则是向上贿赂,试图更进一步…

如今这大宣皇帝,也是心狠手辣之人,自然想过不少办法。

他提升都尉司权利,借其酷法镇压百官,虽说清理了一些人,但却迎来更大反弹…

他左右平衡,试图分化地方势力,反倒引起更大的乱子,差点再次出现弥勒教那种混乱…

长此以往,恐怕再过个几十年,大宣朝便会失控,走向衰落,而且周围还有敌国虎视眈眈。

而开海贸易,就是大宣皇帝的抓手。

开海派的崛起,使得地方本土派开始分裂,一番朝堂争斗,又弄下不少麻烦货色。

更关键的是,国库开始充盈。

有了钱,什么都好说。

这大宣皇帝,最先动的便是各路边军,在一次次的将领调动中,将军权牢牢掌控。

而这次改土归流,也是对军中势力的一次重新梳理,新式火药的出现,更是让其如虎添翼。

可以说,只要这次战争胜利,大宣皇帝的威望,就会再上一个巅峰。

到时,恐怕又是一轮腥风血雨…

这种情况,朝中有识之士自然也已看到,虽屁股不同,位置不同,但却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神州将迎来变革。

或者凤凰涅槃,再续气运。

或者一蹶不振,逐渐衰败。

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神州如今一切混乱,源头就在这里。

就在新式火器研究出的前两个月,有宗师级高手夜入皇城,试图刺杀大宣皇帝,被神拳会会长,同样身为宗师的霍胤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