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冒死上书

陛下圣鉴:

臣霍明,诚惶诚恐,顿首百拜,敬呈此折,望陛下恕臣冒昧直谏之罪。

近日,宫廷之中发生惊天之变,陛下竟下令处死太子范崇、皇次子范英与皇三子范桦,此等惨事,令臣痛心疾首,夜不能寐。臣深知陛下乃英明之主,然此次之举,实乃大谬,臣不得不冒死进言,恳请陛下三思。

陛下,皇子乃国之血脉,未来之希望,杀之易,复之难。太子等皇子,自幼生于皇家,受礼教之熏陶,习治国之道,本应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纵有过错,亦当以教诲为主,以仁爱为本,怎可轻言杀戮,断绝皇室之根苗?

太子范崇,素有仁德之名,在群臣百姓中素有威望。其平日之言行,皆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或有行事不当之处,亦当是年轻气盛,经验不足所致。陛下当念其初心之善,给予改过之机会,而非一怒之下,赐其死罪。如此决绝之举,不仅令太子含冤而死,更使天下人寒心,以为陛下无情,不念父子之情,不顾国家之根本。

皇次子范英,聪慧机敏,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颇有研究,常与群臣论道,其见解独到,令人赞叹。虽其性格稍显急躁,但此乃年轻之常情,稍加磨砺,必成大器。如今,因其兄之祸,遭受牵连,实在令人惋惜。

皇三子范桦,心地善良,宽厚待人,在宫中与众人相处和睦,从未有过骄纵跋扈之举。其对陛下更是孝顺有加,时刻关心陛下之安康。如此纯良之子,竟也遭此厄运,实是天理难容。

陛下啊,父子之情,血浓于水,岂能轻易割舍?皇家之亲情,关乎国家之稳定,社稷之安宁。若因一时之怒,一时之误判,而使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必将动摇国本,引发天下之乱。

再者,宫廷之事,向来复杂多变,其中或有奸人作祟,挑拨离间。刘贵妃及其兄刘奇,居心叵测,为达其不可告人之目的,不择手段,诬陷太子,制造混乱。陛下当明察秋毫,不可被其蒙蔽,错杀无辜。

且陛下废长立幼,此乃大忌。古往今来,废长立幼之举多导致国家动荡,祸乱丛生。春秋之时,晋献公因宠爱骊姬,废嫡长子申生,改立幼子奚齐,致使晋国大乱,诸子相残,国力大损。又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长子章,立幼子何,最终引发沙丘之乱,自己也被困饿死。

陛下当以史为鉴,不可重蹈覆辙。长子范崇,本为正统,无大过而遭废黜,幼子范松,年幼懵懂,尚不足以担当大任。废长立幼,易使人心浮动,朝纲混乱,群臣无所适从,百姓心生疑虑。

如今,皇子已死,大错铸成,但陛下仍有机会挽回局面。臣恳请陛下追悔前非,为太子等皇子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严惩刘贵妃及其兄刘奇等奸佞之徒,以正国法,以安民心。同时,当广施恩德,抚慰皇子家属,使其感陛下之仁厚,消弭怨恨。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嗣。当务之急,应重新确立储君,以安天下之心。选立储君,当以贤能、仁德为标准,不可再因个人喜好或后宫之影响而轻率决定。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

臣一介草民,承蒙陛下恩宠,得以入朝为官,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今日之言,虽冒犯天威,但臣之心,天地可鉴,只为陛下,为国家,为天下苍生。愿陛下能听臣肺腑之言,改过自新,重振朝纲,使我大列朝繁荣昌盛,万代千秋。

臣霍明,再次叩首,敬候陛下圣裁。

皇帝看完霍明的奏折后,一把扔到地上说道:“霍明,你个臭乌鸦,你就骂吧,骂吧。有谁会杀自己的儿子,他们都是我的亲生儿子啊。”

接着又看着旁边的老太监说道:“你来说,这是他们犯上作乱,这是他们咎由自取,对吧,对吧!”

老太监只说了一句陛下,就痛哭起来。皇帝被自己的错误害的自己身体也不好,不久就驾崩了。小皇帝范松即位,李贵妃垂帘听政。

霍明对皇子们的死,深感痛心,决定为冤死的皇子们做些什么就上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