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昭穆之序岂能乱

鲁国春秋 千里草人 1237 字 17天前

至于庶民不准设庙,那庶民祭祀祖先怎么办?

这个也有规定,就是在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古时把人生前与死后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活着时要吃饭,死了也要吃,这个吃就是靠后人祭祀供奉。

得不到供奉祭祀,就意味着要挨饿。

所以,国君去世后,能否进入宗庙,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君薨后,会被安排进宗庙。

如有的靠弑君得来的君位,如鲁废公,就不给进宗庙。

前面说过,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先君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这个规定延续了很长时间,但到大汉王朝起,皇帝开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到了大明王朝,明太祖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到明朝嘉靖皇帝,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这个我们扯得有点远了。我们接着讲鲁国公室这件事,即关于鲁僖公为先还是鲁闵公为先的争论这事。

听主事官员提出自己的问题,夏父弗忌把眼一瞪,道:“这有什么不妥的?

僖公之明德,远大于闵公,那自然可以将僖公位列闵公之上。”

主事辩驳道:“宗庙自有宗庙的规矩,宗庙的昭穆次序,是用来排列世系的先后,理顺后人的亲疏关系。

祭祀是一个讲究孝道的最高礼仪,与其在世时的功绩又有什么关系呢?

乐师和史官的职责是记载世次国君的先后,宗伯和太祝的职责是明确昭穆的次序,不能越礼。

如今,您以明德之别,混乱世次之序,把僖公排在闵公之前,这就是越礼。

请您好好想想,从商人最早的首领玄王到主癸,都不及汤的明德。

从周人最早的首领后稷到王季,都不及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明德。

可是商人、周人在冬祭时,并没有因此把汤和文王、武王排列在他们最早的祖先前面,这就是守礼。

我们鲁国怎么可以违反这么重要的礼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