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之下,一个人倚靠在大树之下,月光拉长着这个身影,月光、大树和影子衬托着无比的落寞,自己投靠了张任,自己都说不清楚是福是祸,但自己也很无奈,一个仅十二岁的孩子,这份心智自己估计到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
张任在遥远的地方看着这个三国中有名的智者,三国是一个谋士的时代,从李儒为董卓谋划天下起,占据虎牢关以西,号令天下,而后蒯良为单骑闯荆州的刘表设计,兵不血刃的拿下荆襄七郡,然后就是曹操的谋士团对上陈宫,灭吕布,曹操的谋士团对上袁绍的谋士团,统一北方,曹操的谋士团中最闪亮的几个人:荀彧、戏志才、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贾诩、司马懿,后来赤壁之战中出现的孙刘谋士团:周瑜、诸葛亮、鲁肃、庞统,汉中之战中出现的法正,夷陵之战出现的陆逊,三国末期出现的钟会、邓艾、羊牯、杜预、路康、诸葛恪等人,可以说中国三国之所以迷人就是这些三国中的谋士之间的争斗,后人评价中总是以诸葛亮与郭嘉没机会对决而遗憾,津津热道的却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在这不起眼的角落里,贾诩没这些谋士那么多计策百出,绝大部分只是他的主公问他一次,他出一个计谋,他总是呆在一个角落里,闭目养神,明哲保身,但每个计谋都是直捣人心,算无遗漏,来到这个平行世界的三国时代以来,在郑玄的教育下,张任已经没有了上一世对诸葛亮的崇拜,以事论事,不再去想诸葛亮能否入选武庙十哲,不再说某个名人的评价,那些都是片面的,说实话按史书上说,刘宏就是千古以来最大的昏君,但他做的事情,鸿都门学,还有给百姓免税,在大汉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救灾,从事情上看刘宏肯定不是昏君,但这年代识字的都出自于世家之中,写史书的当然有他的立场,他对刘宏的评价影响到后世,众口铄金,那么诸葛亮呢?张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回忆,这个上辈子影响了自己大半生的古代名人,以事论事来说,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真的不算很厉害,相对来说郭嘉的军略更强,为政郭嘉远不如诸葛亮,再看看贾诩虽然没有这两人闪耀,出现的频率也不多,出现在这个时代中,第一次出谋划策是王允逼的,王允大权在握的时候,春风得意,王允的大名单里有贾诩的名字,所有贾诩建议西北军反攻,然后吕布逃跑,而王允也从长安城墙上跳下来;第二次出谋划策,本来是已经劝好张绣投降曹操,结果曹操看上邹氏,张绣找贾诩出谋划策,于是有了曹操兵败,曹昂典韦丧命;第三次,曹操进攻张绣,突然撤军,张绣要追,贾诩劝谏,张绣不听,追上去被伏兵击败,此时贾诩倒是劝张绣追击,定然大胜,张绣半信半疑追上去果然大胜;要知道这两次郭祭酒还没死,以曹孟德的德性,郭祭酒必定在队伍中,虽然在郭祭酒意料之外,但是多少也算是败在贾诩手里,第一次也就罢了,第二次呢?吃过一次亏不长记性么?后面张绣投降曹操后,灭吕布出谋,挑起韩遂和马超猜疑之心,曹操南下荆襄,贾诩劝过,以稳固现有荆襄地盘,不要逼迫孙刘,可惜曹操那时候平定了大半天下,意气风发之时,藐视天下人,出征赤壁之时,身边谋士仅带了程昱,将荀彧、荀攸、贾诩等人都放在家里休息,结果遭到赤壁之败,赤壁之败后,立储之争,贾诩仅一句话就让曹操心里大定。
在张任的眼中贾诩才是这天下数一数二的智者,虽然明哲保身,但脸上就差刻了“别惹我”三个字,是跑到别人那,鬼知道会用什么方式对付自己,还不如放在身边,更何况成为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后,他能不尽力吗?何况他对解语真的没动心?没动心吹那萧做什么?张任两世为人,感情这方面更懂一些。
“文和先生,何事如此寂寞?”张任走近问道。
“少主,我这事,你不懂?”贾诩叹道。
“嗯,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刚才只是听到先生与解语姑娘共奏一曲,着实美妙!”
贾诩转过身,看着张任:“少主还通音律?”
“略懂,刚才这一曲中却带绵绵思慕的意境!”妙玉跟自己解说过,张任这时候装的高深莫测。
“少主这也能听出来?”贾诩大惊,听出来很正常,他相信这姑娘也知道他的箫音中寄着绵绵情义,问题是这小家伙才十二岁就懂男女之事了,这太妖孽了!不,这事透着诡异!
“文和先生这么明目张胆?还怕人听得出来?”
“我怕什么?只是此事就这样吧!”
“怎么了?”张任奇道。
“诩自有妇,解语自有夫!”
“如何得知?”张任随着话题问下去。
“我以为少主万事皆懂,原来也有不懂的啊!少主不见她的盘发?”
花解语一直是盘发,盘发一般是妇人才会盘发,所以可以确认花解语已经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