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继续杀!

为什么?

因为头条是:朝廷向长安市署衙门投入一百万石粮食。

现在长安的粮价已经到了两贯一石的天价。

比天宝年间涨了15倍!

许多现在只能吃一顿饭,而且一顿饭还不能吃饱。

眼下已经是二月,春耕已经开始,每天一顿饭,如何干农活。

整个京畿上下都弥散着一股悲观的情绪。

直到这条消息出来,快速在长安各个大街小巷传开,自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起初,长安的一些粮食是不相信的。

但二月二十六日,东市官衙的粮铺营业后,粮价直接定在了150文一石,强行把价格压回了天宝年间。

当天,报纸头条变成了:东市粮价150文一石。

于是,无数百姓急匆匆往东市赶。

甚至有的一家人出动,拖家带口,把家里的骡子、牛都带上去拖粮食。

结果,这一天,东市其他店铺都没办法开业了,排队买粮食的人已经挤满了整条街道。

其他粮商一看这架势,都急了。

当然,没有立刻跟着降价。

他们认为按照这样的价格卖粮食,朝廷的储备粮很快就会花完,粮价还是会涨上来。

虽然大唐没有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但是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这是基本常识。

大唐自然也有管理市场的衙门,例如东市的市署就是。

但现在要强行找商人谈降价也不现实,因为现在长安粮食确实不多。

如果强行击破商人降价,结果就是商人不卖粮食了,而是把粮食悄悄卖到愿意出高价的人家。

用李倓的话来说,如果权力能完全控制经济,那毛熊就不会解体了。

这个时候,向市面投入粮食就是最好的办法。

李揖案,李倓得到了近二十万石粮食,又从宗室那里拿了五十万石粮食。

七十万石粮食足够支撑眼前的局面了,

而且随着中原战事的结束,漕运重新被打通,江东运往京师的粮食快速增多,后续的粮食是能够补充上的。

商人不相信朝廷有足够的粮食,可一连数日过去,东市的粮价都维持在150文一石。

有的商人就坐不住了,开始慢慢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