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又跟了一句:不过,我们可以猜。
戚少商略作沉吟,问道:如何猜?
杨无邪答:假设“十三元凶”案不是江湖仇杀,是朝廷的清洗行动。那为何目标是盛鼎天?我查过白楼的档案,他原名成亭田,在科举武举都夺得第二名,故称“文武榜眼”。深受宰相王珪重用,后来哲宗赵煦登基,赏识其才干,赐名盛鼎天。
戚少商道:难道盛鼎天得罪了朝中之人?
杨无邪道:或许有,或许没有。假如盛鼎天在朝廷党争中得罪某方,应该早就被波及或清算。事实上,王珪已死多年,对立派要借故打压陷害,早已弹劾、构陷。相反,盛鼎天处事低调,为人谨慎,不争圣宠。既不站边新党,也不参与旧党,游离于权力斗争之外,实属一个“闲人”。
戚少商道:那就奇怪了,如此不起眼的人,怎么会惨遭灭门大祸。
杨无邪接话道:这不是最奇怪的。哲宗亲政,本该是盛鼎天大展才华之时,他却突然辞官,回到老家江苏淮阴白瀑村隐居。哲宗驾崩后不久,“十三元凶”灭门案就发生了。
戚少商思忖片刻,双目亮如星耀:难道案子与皇帝有关?
杨无邪道:我推测不仅与皇帝有关,而且还是两个皇帝。
戚少商惊愕道:两个皇帝?你是说赵煦,还有赵佶?
杨无邪道:我觉得是。赵煦一死,赵佶登位,盛鼎天全家立刻遭到屠杀,不留活口。
戚少商思虑片刻,说道:我有点明白了,盛鼎天全家灭门是为了掩盖一些事情。也许是赵煦的死有可疑?或者是赵佶登基有蹊跷?
杨无邪道:这是我的猜想。主谋能调动十三元凶这样的高手,身份定然不凡。加上销毁刑部档案的举动来看,是朝廷内部乃至宗室的人所为。
戚少商沉声道:看来盛鼎天手上有关于赵煦死因的证据,或是关于皇位继承的东西,才招来杀身之祸。那主谋会不会是赵佶?
杨无邪紧锁眉头,皱纹夹紧了额前的黑痣。
良久,他才说了一句:我不敢确定!但赵佶不像是主谋,他可能身处这件事当中,却未必主使了“十三元凶”案。兴许赵佶知晓,发号施令另有其人也说不定。
戚少商忽然想到什么,连忙说:军师,你这么一讲,我倒想起一桩往事。
杨无邪问:什么往事?
戚少商道:你还记得“绝灭王”吗?
杨无邪目光闪动,倏明忽暗,像一对会眨眼的星星。
明亮且静定。
他语气也是静静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当年楚相玉公然聚众谋反,亦是为了朝廷皇位的事。他自幼立志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故而他勤习武功,熟读兵法。成年后名震朝野,威风八面,已显王者之相,九五之志。由于他锋芒太露,功高盖主,致使赵佶猜疑和妒忌,蔡京媚主之流趁势诬陷其谋权篡位。于是乎楚相玉的妻儿一夜间全被斩杀,直接促使他叛出朝廷,联络各方武林势力欲起兵造反,后来诸葛先生单刀赴会,舌战群雄,说服了各方头领罢兵止戈。
戚少商点头道:自古伴君如伴虎,皇权之大,谁能反抗!王公将相,概莫能外。尤其是赵佶这种庸碌之主,妒贤嫉能,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楚相玉虽谈不上正义之师,且许多做法太过激进,多生杀戮,恣意残民,结凶施恶。我其实也看不过去,之所以出手相助,皆因他曾有恩于我。而官府又是贪污腐化,暴虐无道,与匪无异,比贼更甚,于情于理我只有拔剑搭救。
杨无邪道:你是重情重义之人,这本是好事。可为情义二字所困,就容易为人利用,受人迷惑,让人摆布。不过,以我现在对你的了解,你已不是以前的戚少商。
戚少商有点自嘲的说:断了一臂,长了点记性。其实我是想说楚相玉的另一件事。
杨无邪淡淡截问道:你要说的可是关于“简王”赵似?
戚少商一愕,苦笑道:原来你知道!
杨无邪道:凡是白楼里有记载的事,我基本都略知一二。
戚少商苦笑道:幸好你是金风细雨楼的军师,不然楼里万余兄弟可就遭殃了。
杨无邪道:未必!因为到时楼里会有个像狄飞惊一样的人。
戚少商道:可我与狄飞惊那种人能共事,却成为不了朋友。
“你真的适合当楼主。”
戚少商又笑了,衣袂随风飘展,发出掌声似的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