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大妹妹说得也对,这府邸毕竟叫镇国公府,国公夫人不掌中馈也确实说不过去。”
“但大伯母常年在西北,对盛京城什么都不了解,更不要说那么多的铺子,庄子,从掌柜到小二再到佃农,足有上千号人了。”
“光认人,也许一两个月都没认全。”
老夫人沉沉叹了一口气,点头道:“元明说得在理,那你说说看,该怎么办?”
“依孙儿所见,这府里的一应大小事都交给大伯母先管着,至于外面的铺子,庄子,田地什么的,还是由我母亲管着。”
“若是皇上确有让大伯和大哥长留盛京的打算,再把这些东西慢慢交出去也可以,没必要急在一时。”
李元乔冷嗤一声:“那还有我妹妹呢,我倒觉得把这些事情交给琰琰和我母亲,她们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肯定配合得极好。”
李元乔脸露骄傲:“我妹妹有大才,统领几万兵都不在话下,更不要说几百上千号人了。”
李元明朝李元乔点了点头:“按说大哥说得也对,但大妹妹毕竟已经十八了,已经到了说亲嫁人的年龄了。”
许氏轻轻呵一声:“哪里是到了说亲的年龄,这满盛京城,就没有过了十八,还没定下婆家的。”
盛京城的姑娘一般十二或十三定亲,及笄后便成亲。
就算过了及笄还没成亲的,基本也是已经定了亲事的。
意思也在说大梁的舒国公,不见得对这个所谓的郡主好到哪里去。
李元明点头:“母亲说的是,大妹妹如今是郡主,大伯又是国公爷,兄长是少将军,身份极为贵重不说,还长得天姿国色。”
他笑了笑:“想来用不了多久,求娶的人就要排到城门口了。”
朱安禾皱了皱眉,李元明这话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
就这几天,她就已经收到不少拜帖了,全是让她带着琰琰去参加那个这个聚会的。
他们的心思自不必多说。
“若是才接手没多久,大妹妹便嫁人了,这内外的下人和大妹妹才磨合好,就又要换人,实在也是劳身费神。”
许氏轻笑一声:“还是元明说的对。这中馈啊,看着好像没什么事,实则琐事杂事多着呢,真是一刻也没得停。”
“哦,对了,童姨娘,你不是掌了那么一个月的中馈的吗?你来说说,如何啊?”
“我倒是听府里嘴碎的下人说过几句,说是什么连府里丫鬟和奴仆的月例都发错了。这外面的铺子,庄子还没涉及呢。”
“是有这回事吧,童姨娘?”
童姨娘的脸一阵红一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