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中元节

高考之后的暑假基本上是整个学生生涯最长的暑假了,王知恩在外与高中同学聚会、告别、疯玩了一阵之后,便回到家陪着爷爷奶奶,毕竟考到了外省,再想要多陪爷爷奶奶就没那么容易了。人呐,在小的时候总是希望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等到真正长大的时候,发现那把自己拉扯大的人越来越老,又开始祈求时间能慢一些,再慢一些。

……

时间来到了七月,距离王知恩开学还有半个来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王知恩除了偶尔去附近朋友家串门,基本都在家里。

“恩伢,恩伢,马上要中元节了,来帮奶奶写包”,王知恩奶奶喊道。王知恩闻言来到堂屋,奶奶已经把包封按先人分成了一摞一摞。

所谓包封(袱纸),是指从阳世寄往“阴间”(冥国)的钱包、衣包等,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说法。一般祭祖的包袱大体上分为两种,但只在表皮上区分。一种是用于新丧不满三年的素包封(袱纸);另一种,则是用于老丧以至久远的宗亲三代、五代的印有墨线花纹的包袱。王知恩初中之后,在奶奶的指导下写过几次,在大华潇湘省中元节祭祖要比清明和春节隆重的多。中元节,是大华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至于为何叫中元,是中国古代以正、七、十月的十五分别称上元(元宵)、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因而整个七月又被称为鬼月。

虽然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但潇湘省这边会早上几天就准备相关事物,部分地区初一就开始了,写包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准备工作。

“你先给你太公写吧,这几封都是给他的”,见王知恩来了,其奶奶指着桌上其中一摞跟他说道。

“好的,奶奶”,王知恩应下,接着便拿着毛笔写了起来。只见他在包封封皮最右侧写上:中元胜会之期虔备财包5封,又另起一列写上“上奉”二字,再起中间一列写:故显?王公忠志老大人中元大会受用(代王四爷写的),第四列又写孝男。。。自王四爷到他这一代一家人的辈分名姓,最后起一列天运X年X月X日叩化。如此一个包封就写完了,接着又给曾祖母和自己母亲写了财包,衣包,最后又写了几个特殊的包封,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其作用也显而易见。

初十这天,王四爷带着王知恩对堂屋桌椅等物进行了清洗,将方桌放到了神龛下方,做完清洁之后又让王知恩沐浴更衣说是晚上要王知恩跟着一起接“客”。潇湘省这边农村,七月半时并不外出祭祀,而是将先人接回家里“团圆”,称为接客。接新客在初十之前,接老客则在初十以后。整个流程又有接、敬、送三个流程,其中敬奉需最少三日。

王知恩以前写个包,也给妈妈烧过包,但是并没有参与过整个流程,这次王四爷把他叫上,他也有些疑惑:“爷爷,你之前不是一直不让我学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吗?总是让我多读书,法术也不愿意传给我”。

“这和你要学的所谓法术是两回事,这虽然也与鬼神之说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民俗和精神传承,我们大华向来信奉和尊敬祖辈,正是他们一代代的奋斗才有我们如今的世道,那些都是你仙去的亲人而不是那些鬼魅精怪。我们在这个时节把他们接回来,请他们护佑后代的同时也将我们这一年的收获和成果告诉他们。让你好好读书并不是让你不接触这些传统,往小了讲爷爷也希望我去世之后有人祭祀,往大了讲,如果这些传统你们新一辈的都丢掉了,那大华还是大华吗?”

“知道了,爷爷。我会好好看着,记住这些仪式的”,王知恩闻言乖乖点头应道。

到了天微黑之时,王四爷恭敬地将神龛上的神主请下,把其放在了神龛下的方桌之上,王知恩奶奶则端来了果蔬、清茶等供品放在桌上,接着又去准备供饭、菜肴。

相关供品,烛火准备完毕,王四爷拿了几叠钱纸和一把香,叫上王知恩来到王家院前的路上,先是少了一些钱纸给孤魂野鬼,接着口里念着先人的名字,说接你们回家之类的话语,然后便往堂屋方向走回,没走几步就会拿出一根香插到地上,以作引路之“光”,一条香路一路铺到堂屋神龛之下,最后三根插到香炉,敲罄三响,接客仪式就基本完成。

后面便是敬客,即给先人供奉一日三餐,饭菜清茶,供奉时碗筷摆放又有讲究,此处不细写。到了十四晚上便要给先人烧包了,这天王四爷先是给土地爷和孤魂野鬼烧了供奉,便回到家里带着王知恩给先人烧包,然后就是十五早晨送客。

十四烧包的那天晚上,王知恩望着地上纸包燃烧发出的火光,听着爷爷在一旁祈告的话语,心里有百般滋味,也在那时他真正意义上明白了某些传统习俗的意义和爷爷之前和他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