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明国危机

不过为了多喝几天国宾酒,李神通决定再待几天。

与此同时。

吴三桂率领十万大军在北上,在承州西南方三百里处布置防线。

这也已经是明国京师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若是吴三桂再次战败,那清军骑兵就能长驱直入,饮马京师城下。

吴三桂一到,立即采取了避而不战,和而不谈的策略。

说白了就是维持现状,各自安好!

吴三桂深谙用兵之道,大军驻扎在金山岭,这里原本就修建有一段长城。

借助地理优势和长城的防御优势,清军骑兵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反而在前后几次试探中吃了不小的亏,加起来损失了上万兵马。

当然损失的不是清国骑兵,而是投降而来的明军。

搞的多尔衮以为是这些明军故意放水,一时间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另一边,由于宣平府和保府分别抽调了六成兵力给吴三桂,两府的防务立马松懈了不少。

再加上唐国和金国交好,以租借大同府三年为条件换取金国支持唐国攻打襄阳。

王保保正式派兵进入了大同府。

如此一来,占据大同府和常山府的金国大军磨刀霍霍,终于向宣平府和保府张开了锋利的獠牙。

大同府金军五万,常山府金军十万,而宣平府和保府各自只剩下两万守军。

而且两府之中,早已混入了上官海棠和慕容复的飞虎营和飞豹营。

因此这两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金军趁着月色,里应外合。

随即几乎是以碾压的态势夺取了宣平府和保府,斩杀明军两万多,俘虏一万余人。

至此,明国京师的西边防线彻底失守。

无论是从宣平还是保府出发,金国骑兵最多只有两天就能抵达京师城外。

消息传到京师,朝廷震动,云王党南王当等藩王派系力主南迁。

但此举遭到了一些保皇派的殊死抵抗。

虽然如今云王势大,但那只不过是因为朝中还有不少老臣明哲保身,不愿与云王发生正面冲突。

甚至一些老家伙看到时机不对,开始深入简出是静待时机。

而如今藩王派系想要迁都,那这些人自然要出来拼命了。

他们祖祖辈辈,经营京师多年,一旦迁都,不管是去云王的地盘还是南王的地盘,亦或是其他什么王爷的封地。

他们还能有如今的荣华富贵?

遇到一个骄横跋扈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刀下亡魂。

那么这些年好不容易搜刮的民脂民膏,还有那新抢来的几房小妾啥的,就全变成了给别人做嫁衣。

这是他们这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老臣们绝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