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安禄山蠢蠢欲动,豪强的乞降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070 字 1个月前

河东、朔方的骑兵预计在八月下旬,会先后抵达。

所以计划用兵要等到九月份。

五万骑兵,其中有一万三千精骑,五千携持角弓弩的骑兵,对此战十分关键。

“吐蕃那里有何动向?”

李瑄向刘晏问道。

此时李瑄的府衙中,树立陇右、河西、河东、朔方四镇旌节,威严无比。

“回大夫,我军已探查到吐蕃三路驻扎。其一为与九曲对峙的吐蕃兵马。其二为赤岭东山口的兵马,他们在大半个月前,就让数万大军驻扎在石堡城下,他们应该是害怕我军再用石堡城做诱饵。吐蕃最后一部驻扎在青海东苦拔海一带,那里旌旗遮天蔽日,营垒绵延百里,似乎兵马最多。”

刘晏向李瑄回答道:“至于吐蕃赞普在哪里,还不得而知。”

“吐蕃的布置,像是以防守为主……”

李瑄的脑海呈现一幅地图,通过刘晏的描述,地图上出现吐蕃的布防。

如果吐蕃欲进攻,最好是调离更多兵马,出赤岭东山口。

或者准备羊皮筏、牛皮筏,大军从各处渡过黄河,进攻九曲。

从青海东面方向进攻大唐,不是上策。很容易被大唐在九曲的兵马出击,牵着鼻子走。

因为大唐全力进攻青海南的时候,吐蕃需要需要回防。

而安人军一带,唐军可以让百姓回城,以万人守一城,坚壁清野。

吐蕃带着大量士兵深入腹地,需要一定时间。

战场上,时间是最重要的。

现在赤岭东山口被吐蕃重兵陈列,青海东部的口子也被把住。

再与青海南部营垒吐蕃士兵,互为犄角。

“粮食,包括河朔五万骑兵的粮草,是否备齐?”

李瑄先不谈吐蕃的意图,而关心后勤问题。

军事议会,等将所有幕僚、将领召集齐全,再一起讨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是上等的计策,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禀大夫,因去年得到百谷城的小麦和青稞,使我军粮食较为充裕。自今年春天,就征召河陇诸郡,向安人军城、鄯州城、绥和守捉城,以及九曲新建立的宁边军城、威胜军城、金天军城运输粮草,特别是最前线的赤水军城,储存粟米、面粉,已经超过三十万石,还有足够的盐。”

“我军在九曲、洮阳设立的官属牧区,有足够的牛羊牲畜,可以犒劳士兵。为防止战事进入冬季,士兵们皆备加厚的纩衣。”

“兵器中,上次大战损坏的陌刀、盔甲、弓弩、兵器,都已经修完。箭矢、弩矢、备用武器、铁蒺藜、油脂等皆加大制造,迅速至前线的军城。”

“按照大夫的吩咐,药物、绷带、烈酒,都已经准备足够。”

“陇右诸军和河西诸军一样,兵卒已经招募齐全,且经过训练。”

“此次以郡兵为基础,召集河陇民夫,组成约十万人的后勤队伍,在我们的后方,为大军辗转各种物资……”

刘晏一一向李瑄介绍各种物资的准备情况。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准备物资,肯定往多的准备,河陇的五万骑兵虽多,但凭借河西的钱粮,加上朝廷的衣赐,使他们能坚持到过年。

“以刘判官调度,为宰相之才啊!”

李瑄对刘晏的后勤管理十分满意,不愧是后世的名相。

后勤之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面面兼顾,筹备预算。

若不足要求,想想方设法去补足、完成。

“与大夫相比,属下不足为道,只是做了本职工作。大夫已具军功入相的资格,我们只想跟随大夫,延续大唐的盛世。”

刘晏谦逊地拱手,表达对李瑄的崇敬。

李瑄回长安一趟,又兼任河东、朔方,统御的兵马,自大唐建立以来第一人。

河陇诸府衙的幕僚得到这个消息后,皆与有荣焉。

因为他们都是李瑄一手提拔,如果无李瑄,有的幕僚还在为五斗米而折腰。

李瑄曾向僚属传阅李白写给他的信。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这样的描述虽然夸张,但刘晏感觉,李瑄将来必会完成。

“哈哈……刘判官一定能的。”

李瑄意味深长地说一句话后,又吩咐道:“传令下去,明日召集所有僚属,诸军主将。到府衙进行军议。”

“遵命!”

刘晏点头,他紧接着又向李瑄汇报其他事情:“大夫,河陇有大族的族长亲自向湟水赶来马牛羊、粟米、米,又献出一些金银珠宝,说是要犒劳将士……一共一百多个大族,牛有三千头,羊超过五万头,驮马两千匹,粟米十万石,米五万石,金银珠宝共有五车。”

这件事是大事,刘晏必须向李瑄说明。

“大族?还是豪强呢?”

李瑄脑子一转,就知道这大族的来意。

“众所周知,大夫您不冤枉不犯法的大族,只对付横行乡里的豪强。他们害怕您问罪他们,所以不惜下血本来劳军。”

刘晏直言道。

“那刘判官觉得我该如何?”

李瑄问刘晏。

之前有很大一部分豪强,被李瑄吓得跑出河陇,搬迁到其他地方。

但总有豪强家大业大,因顾忌没有搬迁。

他们知道李瑄不接受贿赂,在面对李瑄铁骑威胁的情况下,只能想出这个办法,希望李瑄放他们一马,他们一定改过自新,和其他大族一样,不鱼肉百姓。

只要土地还在,他们依然是大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