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赞普劝李瑄造反,黄河源头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277 字 1个月前

他会从吐谷浑、党项、苏毗、白兰羌等部招募一批人。

“启禀李帅,在星宿川附近,发现吐蕃的千户所,那里有许多冬夏牧场。”

李瑄正在观看山河之势的时候,荔非守瑜向李瑄禀告。

“有牧场,说明有大量马牛羊驼。明日发兵,攻下那个千户所,让他们臣服大唐。”

李瑄向荔非守瑜回复。

星宿川在柏海以西,紧挨着约古宗列曲,临近黄河源头。

柏海是吐蕃重要地域,周围设立千户所,便于控制。

一个千户所,理论上有一千帐以上牧民。

实际的数量上,有多有少。

李瑄也想在柏海附近建立一些牧区。星宿川的吐蕃千户所,正好征服,让他们为唐军圈养牲畜。

第二天,李瑄亲自率领骑兵到星宿川。

那里的吐蕃牧民其实知道唐军在柏海,但苦于无路可逃,只能在瑟瑟发抖中。

因为约古宗列曲靠着巴颜喀拉山口。

唐军扼制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河,到处都是探马,他们没长翅膀,飞不出去。

吐蕃在星宿川的千户所和大多数千户所一样,已经几无青壮了。

男人,都是不到五尺的小孩,和一些只能放牧的老人。

他们的家人,在几场战役中,被俘被擒。

“轰隆隆!”

唐军五千轻骑,踩着积雪到达星宿川。

无边壮丽的山河,在这一瞬间被打破宁静。

一队队的唐军骑兵散开,将营帐的区域分割包围。

有的人从牧场逃出,依旧被唐军追上。

在唐军的刀枪之下,千户所没敢反抗。

纵然对唐军恨之入骨,在长者的要求下,他们放下弓箭、投石索、刀矛。

这里的千户长去青海后,再也没回来,他们失去主心骨。

李瑄令士兵,不得伤害这些老弱妇孺。

只是将千户所内的吐蕃贵族给抢了,金银珠宝带走。

至于牲畜也被没收。以后这些牧民为唐军养牲畜,李瑄保证他们饿不着,冻不死。

立场不同,李瑄在征服吐蕃前,无法像对待吐谷浑一样对待吐蕃。

治下的吐蕃人,李瑄已经想到治理办法。

他麾下有许多吐蕃男子俘虏,不论是之前的九曲,还是现在柏海以北,唐军所俘虏的吐蕃百姓,估计有数万帐,数十万人。

如果这数万帐有家人活着,只要好好为大唐办事,就把他们男人放回去。

至于那些充当劳役的吐蕃俘虏,哪怕没家人赎他们,也可以安排他们与吐蕃女子婚配。

在大唐俘虏中,不论是吐蕃奴隶,还是吐蕃人,都是一样的待遇。

如此,吐蕃奴隶更容易归附大唐,为大唐所用。

当然,这只是初步控制柏海以北的吐蕃人。

以后还会筹备其他的计策。

“启禀李帅,千户所中有老幼马匹一千余匹,牛羊牲畜十一万余,其中以幼年居多。”

高适统计牲畜的数量后,向李瑄汇报。

“此千户所是纯粹的游牧千户所,牛羊不少啊。”

许多牲畜是幼年,其年长的牲畜,应该都被赶到青海当粮食了。

许多吐蕃千户所都是一边种地,一边游牧,那样更加稳定。

“这里水草肥美,只要没有疾病,牛羊一定大丰。”

高适向李瑄说道。

在敌对关系下,高适认为征服吐蕃人没什么不对。

之前吐蕃在达化屠城,唐军要是把吐蕃人放走,那才是缺心眼。

李瑄已经很仁厚了,之前皇甫惟明可是在九曲大开杀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被俘虏的吐蕃人,李瑄一直要求各地管理者,使他们吃饱穿暖,不得虐待,违者严惩。

吐蕃人只要好好干活,不搞事情,在大唐境内都活的不差。

“达夫,几年前,我一直想着看到黄河的源头,现在我做到了。”

李瑄与高适一起,来到约古宗列曲。

“黄河波澜壮阔,他的源头竟然如此窄小。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吗?”

虽然此地结冰,但高适仍能感受到一脚就能迈过去的地方,若非李瑄所说,他不敢相信这是黄河的源头。

汉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黄河的源头。

但却找错了,那时汉人推测叶尔羌河是黄河的源头。

用后世人的思维看,这错得很离谱,叶尔羌河可是在西域。

但寻找黄河源头,自然不能顺着黄河向上游行走,因为许多是崇山峻岭阻挡,不可能过去。

就比如多玛距离柏海很近,但隔着许多山峰。

以至于有汉人到达星宿川,却不认为这是黄河源头。

由于山脉阻隔黄河路,再看一条小溪,这太离奇了。

在世人眼中,动辄咆哮,造成万人苦难的黄河,源头一定有让人幻想的故事。

“黄河的源头,不过是几个泉眼。这股涓涓细流在漫长岁月中冲刷、沉淀,最终汇聚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

“达夫,我们要努力啊!”

李瑄知道高适一时难以理解,大有深意地说了一声。

“李帅的广博,属下无法企及。属下一定跟随李帅的脚步,见证您的伟大!”

高适放平心态,向李瑄拱手一礼。

别人这么说他不信,但他相信李帅。

李瑄随即让随军将这一大事件记录。

天宝六载,一月二十一日,四镇节度使李瑄探黄河源头……

包括黄河源头的形成,和其他细节,都会呈给李隆基和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