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斗战胜佛在长安

念头方起,他的身形便如同一道耀眼的疾电,瞬间撕裂长空,风驰电掣般直逼长安上空。只见他在空中身姿矫健,一个利落的翻身,便稳稳立身停住,衣袂在高空的劲风中肆意飞舞,猎猎作响,恰似战旗飘扬,威风凛凛。他目光如炬,仿若两道炽热的激光,细致入微地扫视着这座既熟悉又透着几分陌生的宏大城池。

遥想当年,长安在他记忆之中虽也是热闹非凡、繁华锦绣,可与今日这等盛景相比,却好似萤火之于皓月,相差甚远。他双足轻轻点触祥云,身姿缓缓下降,手中金箍棒随心舞动,虎虎生风,带起的那一阵强劲气流,仿若在与这长安城中吹拂的长风相互呼应,共奏一曲天地之音。

终于降落在地,他玩性忽起,故意用金箍棒在地上轻快地点了几下,那清脆悦耳的声响,似是金箍棒在与这片土地轻声交谈,试探着它历经岁月后的微妙变化。片刻后,他将金箍棒潇洒地扛在肩头,阔步向前走去,每一步都踏出地动山摇的气势。一边大踏步前行,一边像个好奇宝宝般,兴致勃勃地打量着街边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的楼阁。那精美绝伦的飞檐斗拱,在他这双见过无数奇景的眼中,也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他不禁心中暗自思忖道:“这长安城,阔别多年,如今竟似脱胎换骨一般,这等雄浑气魄,当真令人惊叹。哼,老孙我定要在此好生守护,绝不让任何妖邪有机会来沾染这方乐土。”言罢,他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光芒,继续大步流星地向着长安城中走去,那背影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人无尽的安悟空大踏步走在长安的街道上,百姓们听闻齐天大圣归来,纷纷围拢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人群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崇敬与好奇,他鼓起勇气从人群中钻出,怯生生地扯了扯悟空的衣角,问道:“大圣爷爷,您真的能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吗?”悟空哈哈一笑,笑声如洪钟般响亮,震得周围人耳中嗡嗡作响。他蹲下身子,用毛茸茸的手轻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道:“那自然,俺老孙这本事可不是吹嘘的。”说罢,他身形一晃,瞬间消失在原地,只留下一道金色的光影。紧接着,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他已出现在街道尽头的楼阁之上,冲着下方的百姓挥手。

不一会儿,他又一个筋斗翻了回来,稳稳落在小男孩面前。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上前,激动地说:“大圣啊,当年您大闹天宫的事迹可一直在咱长安城中流传,如今您带着真经归来,定能保我大唐万世昌盛。”悟空双手叉腰,胸膛微微挺起,道:“老倌儿放心,有俺老孙在,这长安城的太平,俺老孙管定了。”

这时,一群年轻的后生抬来一坛美酒和几大盘鲜果,为首的后生朗声道:“大圣,这是我们自家酿的酒,还有刚摘下的果子,略表心意,感谢您一路降妖除魔。”悟空闻着酒香,眼睛一亮,但又想起自己如今已为斗战胜佛,需恪守戒律。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俺老孙如今已皈依佛门,这酒肉却是不能沾染了,不过这果子俺倒是可以尝尝。”说罢,他拿起一个果子,大口咬下,汁水溅出,引得周围百姓一阵欢笑。

人群中又有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站出来,恭敬地作揖道:“大圣,您在取经途中历经无数磨难,定有诸多感悟,可否给我们讲讲?”悟空跳到一旁的石台上,金箍棒在手中一竖,开始讲述起在火焰山如何三借芭蕉扇,在通天河怎样智斗金鱼精等精彩故事。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为悟空的英勇喝彩,时而为他遇到当悟空那威风凛凛的身影出现在长安城的上空时,百姓们先是惊愕地瞪大了双眼,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惊喜交加。许多人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木雕泥塑般定在原地,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

眼尖的孩童们最先反应过来,他们兴奋得满脸通红,像一群脱缰的小马驹,蹦蹦跳跳着,挥舞着手中的小物件,扯着嗓子高喊:“是大圣!大圣回来啦!”那清脆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瞬间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青壮年们则是又惊又喜,他们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后,纷纷挺直了腰杆,目光紧紧追随着悟空的身影,眼神中满是崇敬与激动。有的年轻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高举起双臂,用力挥舞,仿佛要触摸到那云端的英雄;还有的人满脸笑容,相互拥抱在一起,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分享着此刻的欢乐。

老人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岁月沉淀后的感动与欣慰。他们微微颤抖着双手,有的在胸前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似在感恩佛祖的庇佑,让他们有生之年能再次目睹大圣的风采;有的则用干枯的手指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愈发深刻,那笑容里饱含着对往昔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妇女们则是掩嘴轻笑,她们的目光中满是温柔与倾慕,看着悟空那潇洒的身姿,心中暗自赞叹。一些胆大的女子,还从袖中取出手帕,轻轻挥舞着,那随风飘动的手帕,似是她们心中对英雄的无声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