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面不改色的女知青

庆团圆 素衣凝香 997 字 1个月前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在人烟稀少的“北大荒”,自然生态已经到达了巅峰。

这里不仅野兽出没,就连水里也密密麻麻的挤满了鱼。

住在这里的人,在河边洗衣服,用水瓢随便舀上来一瓢水,里面都会有鱼。

到冬天,被冻傻冻僵的野狍子就更多。

吃野味儿是家常便饭,但是这种野味却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粮食。

为了开垦这片黑土地,早在1947年,中共东北局就提出了在北大荒开办国营农场的举措,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以全国之力开展对“北大荒”有组织、有计划、全面深入开发的序幕。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尤其是1954年后北大荒开发进入高潮。时任铁道兵司令的王震上将因有延安时期南泥湾开荒的经历,被任命为国家农垦部部长,他两次亲临虎林、密山荒原中考察,并在1955年组织铁道兵退转军人开垦荒原,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即八五零农场。在他的建议和主导下下,铁道兵先后有9个师的复转官兵铸剑为犁,落户虎林、密山、饶河几个县,先后开发兴建了数十个农场和分厂。

至1958年,共有10万不同军兵种的复转军人投入到开发北大荒的洪流当中。

1968年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基础上成立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原有农场的基础上组建了6个师,相应成立团、营、连编制,从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数千人担任各级领导,与此同时陆续有54万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北大荒,成为了光荣的兵团战士。兵团的成立即为戍边,以应对日渐紧张的中苏关系,也为屯田,继续完成开发北大荒的重任。

在这片广袤而物资丰饶的黑土地上,种植出足够全国人民食用的粮食,这是黑龙江省建设兵团的心愿。

更何况,过多的野兽已经出现了伤人的状况,蚊虫等种类繁多的昆虫和寄生虫也污染了水源。

最初,李秀冰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喝的水里全是虫卵,拉肚子得肠胃炎是家常便饭。

就算是把水煮沸,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晚上的时候,村口必须有人守夜,即便这样,也偶尔有路过的野狼和猛虎,前去开垦荒地的知青们,谁也不敢落单,经常有知青被黑熊和野狼所伤。

所以生产队也组织了民兵团,民兵的手里会有猎枪,为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刻救命。

这里的蚊子也多,而且个头又大,有时候路过一个草甸,会激起一片黑压压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