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708节 朕要…以己为敌!

葬元 武猎 3182 字 1个月前

此时正是黄昏,山色滴翠,晚霞似锦,瑰丽如梦,壮美难言,不愧是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夕照”。

唐主来到晚照亭,俯瞰始皇秦陵,遥想当年此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褒姒一笑,杨贵妃出浴侍儿扶起娇无力,但见关中大地雄浑苍茫,高天厚土,渭水如带,不知隐葬了多少故事。

真是江山如画,世事如棋。

李洛不禁很是感怀,酝酿片刻,便缓缓吟道:

王戏烽火台,帝葬骊山陵。

妃浴华清池,人登晚照亭。

往事共天地,青山同古今。

莫留遗恨曲,再与后人听。

李洛这首新诗平平无奇,并无佳句,但警示意味十足,大有以史为鉴,汲取古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自律之心。

随行的司录郎中孟徽立刻拱手行礼,郑重其事的的问道:“敢问陛下,御诗何名?”

李洛想了想,“此诗就叫《骊山怀古》。”

“诺。”孟徽闻言,立刻从革囊中取出纸笔,飞快的录下:“二年十月二十五,上登骊山,临晚照亭,赋《骊山怀古》,诗曰:……”

李洛顾左右道:“骊山宫,我家旧行宫也。列祖列宗,多有巡幸,玄宗尤爱之。今日,早不复昔日盛况了。”

朱颔道:“如今我大唐再兴,陛下驾临骊山,此间必将再成胜地。”

李洛看着晚霞,感叹道:“何斯之美也!惜乎不见古人。诸卿,殷鉴不远,勿令后人惜乎我等啊。”

“为帝王将相者,厚德载物,应以天下为先,享乐在后。公心是从,民心为本。如此,富贵才能长盛不衰,功绩才能遗泽后人,美名才能青史流转。”

朱颔等人拱手:“陛下圣训,震耳发聩,臣等不敢忘。”

韦素恭敬的说道:“陛下燃犀独照,神谟圣断,不但天资英睿,雄才大略,更兼渐仁摩义,龙德在田。便是仁民爱物的千古圣王,亦不能过也。”

随侍臣子多是武人,他们不由侧目,心道这韦素真会说话啊。

却听韦素继续说道:“自古帝王,臣未闻以明君而仁君者,能留下千古憾恨的。祖龙有二世而亡之憾,幽王有身死犬戎之恨,玄宗有安史叛乱之辱。而陛下明则贤也,贤则仁也,犹一日三省圣心。向使陛下善始善终,何患后论。臣先为陛下贺之。”

这番话的确说的高明,既说了好话,也委婉的请求李洛善始善终,不要像玄宗那样先明后暗。

这不是逢迎拍马,而是谏言了。

李洛捋着唇边微微上翘的胡须,郑重点头道:“善。卿之言,朕已具之。”

显然,天子很有雅量。

韦素这番话虽然说得好听委婉,但要是换了乾隆那样的君主,估计一个丧心病狂跑不了。你一个奴才,算什么东西,也敢让朕善始善终?朕要你教我做皇帝?

司录郎中孟徽立刻记载:“上以骊山故事,诫臣下先忧后乐,以公以民。御前奉事韦素,谏上善始终。上嘉之,曰善。”

李洛下了骊山,回到迎天阁,开始处理奏章。

此处的奏章,都是关中各郡和各将领的,都是陕西的军政要务。南方的奏章并没有送到关中,而是江陵的崔秀宁处理。

可以说,李洛现在做的工作,不像是大唐皇帝,更像是雍州牧。

李洛拿起刚送来的田亩清查册簿,看完后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知道,所谓八百里秦川,也就是关中平原的面积,大概是四万平方公里。一块平原,比整个海东还要大。

绝对不是狭小之地。

那么关中平原有多少耕田呢?

退牧还耕之后,经过均田令,强制豪强交出土地,清查隐田,数目是三千八百余万亩!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按照平均五亩田养活一口人算,仅关中平原就能养活八百万人口。何况不需要五亩田就能养活一个人。

就算是亩产只有八斗的小米,五亩田也能收四石粮食,足够一个百姓的口粮了。

那么现在关中平原有多少人口呢?

只有两百多万。这可是陕西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啊。偌大的汉中只有三十余万人口,陕南地盘也不小,人口也不到三十万。

这么大一个陕西,此时估计最多只有四百万总人口。

金朝时,陕西可是有千余万人口的。

为何人口少?当然是蒙元造的孽。

恢复人口,任重而道远啊。李洛合上册簿,又拿起招募新兵的奏报,说是已经招募新兵四万人,很快就要满五万了。

这次攻略关中,得到大量战马,刚好用来武装骑兵。

关中男儿虽然善骑,是很好的骑兵苗子,但要想训练成为合格的骑兵,起码要苦训一年。

处理完公事,李洛又拿出一张还没有绘制完的图,仔细绘制。

这赫然是长安城和皇宫的设计图。

因为李洛不懂建筑,其实这最多只能叫建议图,而绝不能是合格的设计工程图。

纸面上的长安城,周回七十二里,呈方形,九门。

城墙高五丈,厚两丈。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城内的布局构造!

ps:我不行了,今天真加更不了了,疯掉了…无法呼吸。挣扎着写完这章。晚安。

清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