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948节 文武之争

葬元 武猎 2412 字 1个月前

崔秀宁道:“让水师组织商船,分批运送。不但要带去稻种,还要带去棉种,甘蔗,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每批运送十万人,这两三年功夫,运送两百多万移民怎么也够了。”

“医卫寺,还要抽调各地医院人手,组建东北医院和东北医学堂。礼部准备组建东北师范学堂和东北大学堂。工部准备在四州修建各道庙,地方官衙。”

“洪武大移民,是朝廷长期大业,不能贪快。一步步的办就是了。陛下也说过,三年之内,诸事初备就算小成。十年之后,四州共要移民五百万,诸事皆备,才算大成。”

皇后一边说,涉及到的部门就一边记下。

说完了政事,接下来就是军事了。

军师府江钧奏道:

“朱颔奏报,漠南草原,如今几乎是无人区。草原上的胡人,几乎都被元廷带走西征了,朱颔估计漠北也差不多。军师府认为,朝廷应该尽快出兵,占据草原西陲的金山山口。不然的话,等元军缓过劲来,一定会从金山山口重新进入大漠。”

由于蒙古兵少,这些年元廷一直在搜括大漠草原的胡人部落。无论是蒙古部落还是非蒙古部落,都被视作蒙古国族,青壮编入蒙古军队。

元廷西迁急需要本部族的人口充实核心武力,所以不但辽东,就是漠南漠北的渔猎游牧部落,也几乎被挟卷一空。

如今的大漠之上,骑马跑上百里,也难以见到一个帐篷,分外荒凉。

但是,这种局面绝对是暂时的。

草原是蒙古人的家,他们不可能真正放弃大漠草原。等到在西方的统治巩固,等到彻底征服了西方世界,蒙古大军一定会再次回到草原。

然后,就像当年一样,南下叩边!

到那时,大唐就被动了。事实证明,古代农耕民族要想在草原上彻底征服游牧民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是打不过,是跑不过。

只要几万蒙古骑兵重新出现在草原,那么整个大唐的北方边境,都将承受压力。

所以,唐廷的对策是,趁着蒙古尽数西迁这个有利的空隙,构筑金山防线,堵死蒙古人东归的草原通道。

修仙路上美女多

然后,慢慢向草原移民,发展羊毛纺织和肉奶产业。

谁说汉人一定只能种地,不会放牧?那只是好处不够而已。

“准奏。”崔秀宁毫不犹豫的点头,“朱颔的兵,应该闲下来了。就派两个火器旅,两个骑兵旅,构筑金山防线。两万多人够用么?”

“只要不打大仗,足够了。”都烈出列道,“金山南北一千多里,山势巍峨,却只有四个山口能通过兵马。两万人只要扼守住这四个山口,就能挡住十万蒙古铁骑东侵。”

“不过,还需要在几个山口修建关隘。数千里迢迢,修建关隘的劳工,倒是个麻烦。”

“这有何难。”江钧笑道,“就让守卫金山的将士来修。几个关隘,修起来并不难。金山想必也不缺石料,工部派一批工匠去指导就行了。”

“不过,金山地处大漠西陲,与西域一山之隔,可因为苦寒,艰苦远胜西域。将士们在那里戍边,时日长了可不行。陛下之前说,三年一轮换。以臣之见,三年长了些,莫若两年一轮换。”

崔秀宁点头:“那就这么办吧,两年一轮换。兵部拿出一个章程,将戍边将士之待遇,按照所在防区,增设津贴银。越艰苦的地方,津贴银就越多,并优先升职。大唐以武道安定天下,不亏待将士,就是朝廷的武道。”

“遵旨!”兵部官员们都露出笑容。

而文官们却神色无奈。

朝廷对这些做军的汉子,委实是太过优待了些。如今民间好男儿,欲从军者实在太多了。这是好事么?

大小武士日益目空下尘,不把文士放在眼里。武人荣耀水涨船高,这长此以往,恐怕重现先唐武人专横之祸啊。

财部尚书终于忍不住出列道:“皇后陛下,臣奏请,由财部制定津贴银额度,不经兵部之手。兵部本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都是武将,当然巴不得戍边津贴银越多越好,哪里知道财部的困难呢?”

“大唐养了一百三十万军警,军费和治安费占了国库近半啊,朝廷已经不堪其重。这要是再让兵部制定津贴银,怕是又要多出一大笔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