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北伐!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406 字 2个月前

章武五年初,经过小半年的时间,诸葛亮彻底平定了南中。南中七郡,各地夷王皆表示臣服。

诸葛亮便又在南中待了一段时间,颁布夷汉之间的法律,效彷沉晨在凉州一样,对汉夷一视同仁,且与夷人互惠互利。

不过与凉州不同的是,沉晨那边则是夷汉同治,而诸葛亮采取的是夷人内部自治。

原因在于地方不同,政策自然也不一样。凉州虽多山,但平原地区也多,羌胡都生活在大草原上,居于深山老林里的部落还是较少,更容易进行直接统治。

反观南中夷人,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部落非常多,且地形偏远,不似凉州那样靠近关中,在地缘政治上与中原相距太远,也不容易进行直接管辖。

所以在汉朝不能够大力发展南中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让夷人内部自我管理,汉朝只需要南中的大城市控制权以及物产资源就行。

等到章武五年年中,诸葛亮才班师回朝,留下李恢为庲降都督治建宁郡和兴古郡,张嶷为越巂太守、李光为朱提太守、马忠为牂柯太守、王亢为永昌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镇守南中。

此时已经是公元225年,当初沉晨提出三年休养,然后是在章武元年末,章武二年初实行。

这样等到章武六年初的时候,南方的季汉朝廷,将正式开启北伐的道路。

事实上当诸葛亮回到襄阳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一股异样。襄阳城还是像往日那般热闹,城北的码头人山人海,来来往往的货船从货栈里将货物搬运到船上,然后进行南来北往的贸易活动。

但诸葛亮却发现今天码头虽然依旧繁华,可码头工人们大多都在搬运用麻布织造的麻袋。

汉时即便是麻布也非常珍贵,是底层百姓的衣着来源。唯有一种情况会用麻袋。

那就是官府用于囤积粮食和物资的时候。所以这些人搬运的是目前官府囤积在襄阳的备用粮食,看船队出行,也确实是往北面淯水方向而去。

诸葛亮召来负责管理码头的官员才知道,现在朝廷确实正在通过淯水往宛城方向运送物资,并且原本留守于南方的部分兵马,也渐渐向北移动。

一旦开战的话,南阳的兵力肯定会大规模入侵河南,到时候南阳和襄阳等地兵力就会空虚,因此把南方的兵力北调也很正常。

“看来陛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诸葛亮在前往皇宫拜见刘备的时候,在马车里对马良说道。

马良说道:“陛下三年前刚刚立国不久,就想要北伐,还是骠骑将军劝住,这才没有即刻出兵。眼下经过三年修养,国殷民富,自然想要出兵了。”

“嗯。”诸葛亮点点头,沉声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陛下深虑长久待在南方对于王业不利,且他年纪也已经很大了,确实也是该北伐的时候。”对于这件事情诸葛亮是赞同的,一开始反对是因为刚打完荆州之战和关中之战,消灭江东都是比较勉强地出兵。

到了曹魏和季汉南北朝这个体量,打仗就已经不是要靠一两次大规模战争的胜利结束。

而是靠双方国力的比拼和战略的较量。在内部不稳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北方,只会加剧曹魏和季汉两个大国之间的内部消耗。

虽然曹魏那边刚输了关中之战和荆州之战,同样不稳。但他们的底蕴要比季汉强,且刘备集团得不到士族支持,曹魏能得到北方士族支持,两相比较之下,当时就出兵北伐,输得可能性极大。

所以诸葛亮和沉晨那时的意见一样,北伐肯定是要北伐的,但不能急于一时,而是应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再出兵中原。

马车顺着大街小巷缓缓驶向皇宫。如今襄阳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十万,城池也经过了扩建,城内常居人口达到十万,在当时已经是一座大城市。

街头巷尾十分热闹繁华,各类商贩、手工业制造者云集,大大小小的铺子开满了整条街。

南来北往的人齐聚这座城市,有商人贩卖货物,也有南下百姓想求个生计,更有本地百姓常聚于茶馆、酒楼,过着市井般的生活。

而最近让襄阳百姓们热议的自然是大汉丞相诸葛亮亲定南中,七擒七纵孟获,将南中七郡的夷王打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