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苏夜发火

陆运涛本人极具才华,尤其重视剧本创作。在他的极力推动下,电懋上下都形成了一种共识——编剧的地位高于导演。这种观念让电懋能迅速围绕优质剧本展开制作,然而如此做法亦有利弊。好处在于导演不会擅自篡改剧本,避免产出不伦不类的作品;坏处则是影片呈现出流水线般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缺乏独特个性和风格,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死板僵硬。

因此,电懋虽作品水准稳定,但却不愿大刀阔斧地投资鼓励创新潮流。其特色在于编优于导,剧本固然突出,导演却沦为了剧本的执行者,虽能拍出流畅可观甚至卖座之作,却鲜有出类拔萃的导演。电懋的作品虽然精美有格调,却总觉得少了些磅礴大气,难以诞生像李翰祥、张彻、胡金铨那样引领潮流的大导演。

相较之下,邵氏兄弟则截然不同。掌舵人邵氏的创办者,那个后来以捐建多栋教学楼闻名的人物,起初只是一个唯利是图且对员工苛刻的商人。他以铁腕手段管控旗下编剧和导演,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不择手段。但在探索方向时,邵氏却肯大胆投资,故能打造出大气派、大场面的古装片、宫廷片,以及捧出张彻、胡金铨等着名导演,持续引领潮流,给人留下宏大气象之感。

电懋的电影基本局限于表现生活情趣的现代片和温和文艺片,想要迎头赶上邵氏时却发现缺乏古装片的制作基地和经验,所以在拍摄历史题材或古装作品上不如人家反应迅速、制作精良。这也导致后来朱国良决定将电懋卖给嘉禾。一方面是因为他个人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影业公司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邵氏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电懋无法望其项背。

来到片场,映入眼帘的是占地两千平米左右的空间,内部装饰与设施大多参照香江样式,主要用于营造温馨文艺的小场景,完全不见武侠片或正剧所需的场景布置。

“咱们以前就没拍过武侠片和历史片吗?”苏夜看着身边的几位同事,问了出来。

“苏总,确实没拍过。当年陆总还在的时候,曾明确表示,侠客以武犯禁,历朝历代都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应以温馨浪漫、新颖有趣为宗旨,这才是最适合香江观众口味的。至于武侠片,它并不是香江市场的主流。”

“所以我们片场里从来都没准备过武侠片的相关设备。”

“谁能料到现在武侠片突然成了新潮流呢?”

宣传部负责人无奈地摇头回应。

“那是你们眼光太短浅了。武侠与江湖,一直都是人们心中最为向往的世界和幻想。武侠的热度早就有定数。”

“无论是金庸、古龙,还是黄露,他们那些武侠小说,你们都没看过吗?看过之后,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为书中那样的人物吗?”

听闻苏夜此言,身后众人皆摇头表示并未阅读过此类作品。毕竟电懋向来不关注武侠片,所以所有关于武侠的消息都被他们自动屏蔽掉了。这也造就了如今电懋面对武侠热潮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从现在开始,接下来一周内,每个人都必须读两本武侠小说。下周我会亲自检查。身为电影人,居然连当前主流的小说都不看,这样下去我怎么能把电懋重新经营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们现在就像一群盲目无知的瞎子,指望你们这群人带着孩子们过河,这不是扯淡吗!”

不论身处何地,苏夜对着身后几位负责人一顿痛批。这并非全怪苏夜。作为电影界的老兵,称他们是电影人并不为过。但现在武侠片已经成为市场主流,这些人却对此毫无所知,就如同苏夜所说的那样,一群瞎子带着孩子过河,换作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不会相信他们能做到。

“行了,这片场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从现在开始,给我搭建武侠片所需的片场设施,朱国良,你是总经理,就得负起责任来。整天无所事事,再这样下去,不管你是谁,我都让你走人!”

“真当我这里是软柿子,你们想捏就能捏?一周之后,如果考核不合格的,不管你们是什么职务,全都给我走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离开了你们这几个烂蒜头,我就不吃饺子了吗?”

一番怒吼后,苏夜气呼呼地拂袖而去。待他离去后,现场的几人均面面相觑,眼中尽是怒火。但他们没人提出辞职,现如今找个像样的工作不易,更何况电懋这边每天没什么事儿干,月薪还相当可观,去哪里找这样的美差呢?

朱国良脸色阴沉。他倒不是不想立刻辞职,可辞职之后又能去哪儿呢?思来想去发现自己并无适合投身的领域,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留在电懋。但他尚未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老板,每天闲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无所事事。

直到今天,听了苏夜的一席话,朱国良才既悲愤又惊醒。他宣布:“都散了吧,按苏总的要求去做,否则一周后的考核要是通不过,可别来找我求情说话!”

说完,朱国良转身径直去了办公室,开始寻找武侠小说阅读起来。

在五十年代初期,香江电影行业中,电懋与邵氏兄弟形成了鲜明的两大阵营,各自占领半壁江山,相互间的竞争从未间断。而在电懋创始人陆运涛,也就是朱国良姐夫还没遭遇意外之时,电懋可是唯一能让邵氏兄弟甘拜下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