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不死,明朝不灭”,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说法。这位不爱江山爱木工的文盲皇帝,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竟然能够在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将大明王朝维持下去,直到他死后的十七年才覆灭。而他那令人惋惜的意外溺水早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探寻这位被皇位耽误了的好木匠——明熹宗朱由校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天空中的天幕破口大骂:“木匠皇帝,朱老四你这个臭丘八!你他娘的是什么基因啊?怎么生出来的后代一个比一个奇葩!我真是越看越生气,恨不得现在就上去抽死你!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为了那一哆嗦,我就应该直接把你射到墙上去!”
一旁的朱棣看着自家老爹心里面腹诽,朱元璋你个臭要饭的,就你那样还跟爸我射墙上,你看我娘会不会把你抽墙上扣都扣不出来。
(公元1605年,朱由校诞生于世。他身为皇太子朱常洛的长子,亦是万历皇帝的长孙,身份尊贵无比,未来更是注定要继承大统。然而,这位皇长孙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与不安。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朱常洛极不受万历皇帝待见,整日生活在惊恐之中,时刻担忧着太子之位会被剥夺。
不仅如此,朱常洛自身对儿子们也并不上心,再加上万历皇帝的冷漠态度,导致朱由校始终未能获得前往内阁读书、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朱常洛特别钟爱选侍李氏,但李选侍并无子嗣,于是将自己仅有的两个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送给她抚养。然而,这个李选侍并非善良之辈,凭借着太子的宠爱,竟然残忍地虐待朱由校的生母至死,并对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时常打骂有加。
如果说朱由检的运气稍微好一些,很快就被送到了别宫抚养;而朱由校,则成为了李选侍眼中的一块肥肉,她将其视为自己未来飞黄腾达的重要筹码,紧紧地抓在手中不肯放手。在这样一种爹不疼、娘不爱,甚至连宫女都敢欺负他的环境下,年幼的朱由校只能从乳母客氏以及大太监李进忠那里寻求到一丝温暖与关爱。
说起这李进忠,其实他本名叫魏忠贤,为人狡黠阴险,但却很有能力。他曾经伺候过朱由校的生母王选侍,后来因为犯错被贬出宫廷。不过,当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魏忠贤又重新回到了宫廷,并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魏忠贤。
由于朱由校的童年时期并未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此他将自己所有的天赋都倾注在了木工技艺之上。他不仅擅长使用刀具、斧头、丹青、油漆等工具,还能够建造亭台楼阁,制造简单的机械装置。他亲手打造的床榻、书架等家具,无不装饰得五彩缤纷,精美绝伦,令人惊叹不已。即便是当时最出色的工匠,见到这些作品后,也不禁自愧不如。
不仅如此,朱由校还改变了传统床板笨重难以移动的缺点,亲自动手研究、设计图纸、锯木钉钉,成功制作出了便于移动的折叠床。此外,朱由校对宫殿和庭院的建筑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经常自行设计建筑公式和蓝图,并在工匠施工期间,兴致勃勃地亲临现场观赏和指导。如果朱由校仅仅是一名普通宗室,那么他的木工爱好或许并无大碍,但不幸的是,他偏偏成为了皇帝。公元1620年,在位长达48年的明神宗去世,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皇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27天,朱常洛便离奇去世,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年仅16岁的朱由校因此成为了新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正当群臣准备迎接朱由校登基即位时,却发现李选侍将皇太子朱由校挟持,霸占乾清宫不肯搬出去,想逼迫群臣将她封为太后,甚至还想垂帘听政,这引发了当时朝中东林党的极大不满。其中,杨涟更是挺身而出,联合朝中大臣和太监王安闯进乾清宫,逼迫李选氏迁居仁寿殿。李选是迫于压力,只得无奈离开。这也就是后来着名的移宫案。
在东林党的拥护下,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定年号天启。由于护驾有功,自命清流的东林党得以把持朝政,史称重政迎朝。可讽刺的是,就在天启元年,后金先后攻陷了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紧接着西南土司佘崇明趁机以出兵增援辽东的名义,在重庆集结军队后攻占了重庆,并围攻成都,叛军多达数万。
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此时的东林党却忙着推卸责任、互相扯皮,这让天启皇帝充分认清了他们的嘴脸,知道这帮人着实不那么可靠。但令他非常无奈的是,身边没有一个自己人,连自己身边太监首领王安也和东林党的关系非常暧昧。能信任的人只有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妈客氏,后来在客氏的推荐下,发现一个叫魏忠贤的太监精明能干,于是朱由校准备扶持他为亲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启元年五月,在东林党的授意下,朱由校任命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常规流程,王安必须照例假意的推辞一下再接受,结果让王安哭笑不得的是,皇帝竟然批准了他的推辞,改任魏忠贤。从此,东林党遭到了阉党的无情打压。
明朝天启年间,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全国范围内灾祸连连,灾荒不断,北方的后金更是虎视眈眈,觊觎着大明的江山。此时,朝廷的财政状况愈发艰难,而老百姓们又因为天灾导致庄稼歉收,生活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困境,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决定采取措施,向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们收取商业税,并进一步加大对地主的剥削力度。然而,东林党作为工商阶级和地主的代表,要想推行这项政策,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天启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尽管他清楚魏忠贤故意残害忠良、铲除异己,做了许多缺德的坏事,但他仍然选择视而不见。只要能够成功征税,同时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他就心满意足了。
天启皇帝始终秉持着太祖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理念:宁可让官员们日子难过,也绝对不能让百姓受苦。因此,国家的库房逐渐充实起来。此外,天启皇帝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极具战略眼光。他善于用人,尤其是对边关的战士格外重视。)
朱元璋看着天幕早已没有一开始看到天幕气的发抖的样子,反而还是一脸高傲道:“不愧是咱的子孙啊,做的好啊。就那群读书人给她们一点好脸色就要骑你头上,要咱看他还是太心软了。放咱洪武朝直就剥皮充草,九族全消。”
下方听到朱元璋话的大臣心里面是叫苦不迭啊,咱们苦啊,读了一辈子书,最后到了一个屠夫手下做事,动不动九族全灭。真的是苦啊,看着天幕之上后世的那些大臣他们是一脸羡慕啊,他们也没想怎么样,就是想还一个好领导啊,别动不动九族全消。
(在天启二年,后金军队攻陷了军事重镇广陵。当时,明朝面临着严重的内部问题和外部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启皇帝采取了攘外安内的策略,并任命了一些能干的大臣来负责抵御外敌和处理国内事务。其中包括孙承宗、袁崇焕等人。他们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坚固的防线,并成功地抵御了后金的入侵。此外,天启皇帝还拿出了自己结婚时准备的100万两银子作为军费,以支持辽东战事。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明朝在三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势,没有与后金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在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攻打宁远城,但遭到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成功地击退了后金军队。这次胜利被称为“宁远大捷”,极大地振奋了明朝军民的士气。随后,皇太极接替努尔哈赤成为后金领袖。他再次对宁远发动攻击,但同样遭遇失败,损失惨重。此后,皇太极变得谨慎起来,多年不敢轻易进攻明朝。可惜的是,仅仅两个月后,天启皇帝突然去世,年仅23岁。他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朱由检,并告诉朱由检,魏忠贤虽然是宦官,但非常有能力,可以委以重任。然而,朱由检并没有听从哥哥的遗言,继位后不久便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结束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但与此同时,明朝也陷入了新的困境。由于失去了魏忠贤的支持,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明朝逐渐走向衰落。直到最后,王国才发出了“文臣误国,个个可杀”的感慨,表达了对明朝灭亡的无奈和悲愤。
朱由校的死亡像是一场闹剧,他也是落水,而且情况和朱厚照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玩着玩着就突然落水,然后被捞起来后就生病了,最后没撑过几天就毫无悬念地驾崩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仿佛是提前彩排好的一样,简直就是复制了朱厚照的死亡流程。然而,这真的仅仅是一场意外吗?许多人认为,朱由校是被魏忠贤和客氏联手害死的,但这种说法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朱由校的死对于魏忠贤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可以说,最不希望朱由校死去的人可能就是魏忠贤了。)
“放肆,竟然敢伤害咱的子孙,咱要把他们全部剥皮。”朱元璋看着天幕勃然大怒。
(“天启不死,明朝不灭”,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说法。这位不爱江山爱木工的文盲皇帝,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竟然能够在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将大明王朝维持下去,直到他死后的十七年才覆灭。而他那令人惋惜的意外溺水早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探寻这位被皇位耽误了的好木匠——明熹宗朱由校短暂而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