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10)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2558 字 1个月前

在朱元璋登基后的那个春天,明朝的晨曦照耀在这片刚刚获得新生的土地上。从乱世走出的朱元璋,挥动着手中的权杖,意图以朝政的清明来回馈人民。然而,刚刚步入皇位,他便感受到权力的重压和潜伏在阴影中的危机。

这一年,正值正月初九。朱元璋早早起床,晨曦透过宫殿的窗棂,洒入大殿的青砖地面上,金色的光辉里,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君王。他心中常常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作为一国之君,这份不安源于他对于权力的渴求与恐惧。他知道,背后总有一个又一个阴影潜伏在权力的边缘。

日常的朝会后,朱元璋和几位大臣在官厅中商议国家大事。就在这时,内监李景隆匆匆走入,神色紧张。朱元璋微微皱眉,问道:“李爱卿何事如此慌张?”

“陛下,有人报官,江南一带有匪徒作乱,已然杀害多名官员,情况相当严重。”李景隆喘息着,面色苍白如纸。

朱元璋的眉头一挑,冷冷道:“尔等怎么处理的?”

一位名叫吴山的文官站出来,满脸愁苦:“陛下,江南地广人稀,匪患暗潮汹涌,若不尽快派兵剿灭,恐怕民心向背,国势危矣。”

“不错!”朱元璋用力捏紧了拳头,内心的焦虑渐渐演变为隐隐的愤怒,“竟敢在我大明的地盘上放肆,简直是天理不容!传令七军,立即前往江南剿匪!”

随着朱元璋的命令下达,整个朝堂上都被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众大臣纷纷低头,心中各有所思。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剿匪行动,而是朱元璋对自己统治的挑战和对权力的试探。

朱元璋望向窗外,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自幼的贫贱和经受的磨难让他敏感而脆弱,他深知,任何的失败都有可能引发无尽的猜忌和动荡。匪徒的背后,或许藏着更大的阴谋。他决定深入江南,即便是剿匪,也是为了将潜在的威胁一一铲除。

数日后,朱元璋亲自带领禁军,深入江南腹地。他们穿越郁郁葱葱的山林,跨过波光粼粼的小溪,朝着传说中的匪贼老巢而去。一路上,朱元璋认真询问每一位百姓的情况,了解匪患的真相。

“老乡,你们听说过这伙匪徒吗?”朱元璋低声问道,面前是一位满脸愁苦的农夫,干瘦的手无意识地扭动着草帽的边缘。

农夫微微颤抖,崇敬地看着朱元璋的眼神中透着些许畏惧:“他们……是山贼,倒也不是什么大的势力,但囊括了整片河山,每次打劫都是寸草不留,村里的人都被逼得无处可归了。”

朱元璋心中愤怒,难道这就是他所建立的明朝?为了生存,百姓不得不忍受匪贼的凌辱和剥削。他扭头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传我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山贼的老巢,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

经过数日的跋涉,朱元璋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找到了匪徒的老巢,顿时心中一凛。这古朴的山寨隐藏于茂密的树林之间,周围的防守丝毫不逊色于皇家军队,甚至于,如果不是他亲自带领,恐怕很难发现其存在。

“将军,依我看,这里应该是个不小的匪贼集团。”一名亲随小心翼翼地说道,眼中流露出几分畏惧。

朱元璋点了点头,周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就在他们伫立思量时,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片宁静,几名黑衣蒙面人骑马而至,直逼朱元璋一方。朱元璋心下一凛,立刻明白这不是普通的匪贼。

“众将士注意!”他大声喝道,心中涌起无奈与焦虑,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剿匪,而是冲突的前奏。

“你们是谁,竟敢在此妨碍我大明的巡逻?”其中一名黑衣人冷冷道,声音如同冰冷的刀刃,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们是大明禁军,奉旨剿匪,尔等胆敢阻碍,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朱元璋忍住心中的愤怒,决然回应。

黑衣人哈哈大笑,眼中闪过一抹不屑:“你算什么大明禁军,我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黑衣军的手段!”

话音刚落,黑衣人瞬间挥动手中的长刀,朝着朱元璋等人疾冲而来。朱元璋心头一凛,立刻抽刀迎战。拳拳到肉的凶险战斗随即展开,刀光剑影中,他心中反而生出一丝异样的兴奋——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亲身体验生死之间的搏杀,仿佛回到了他在庙会时的那些激情岁月。

每挥出一刀,他便感受到潜藏在体内的胳膊和手腕的力量,仿佛在宣誓着他的一种使命感,以及作为一个君王的责任。然而,随着战斗的深入,他的状况也越来越不妙,黑衣军的战斗力大大超出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