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天边淡淡的云彩映衬着金色的阳光。朱元璋坐于宫廷的龙椅之上,刚刚从旧时的风雨飘摇中走出,成为大明的皇帝。坐在朱元璋对面的,是他忠诚的谋士吕震,脸上挂着淡淡的忧思。
“陛下,如今国势初定,然宫中权臣林立,是否应当先行清理?”吕震显得有些不安,手中捏着一封刚送来的奏折。
“你心中所忧,正是我所担忧之事。”朱元璋的声音低沉,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在思索什么。“吕爱卿,你以为当今朝中,谁最可疑?”
“自然是李景隆。”吕震毫不犹豫地说道,他有些情绪激动,面色泛红。“他虽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但其野心不小,然则不知我深得陛下信任,便开始在朝中攀附权贵,欲图一己之利。”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若真如此,便要好好审问一番。”他心中清楚,李景隆作为一个难得的将领,确实不容小觑,但任何人涉足权力深渊,可能都无法逃脱欲望的羁绊。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吵闹声,朱元璋和吕震面面相觑,心中均生疑惑。果然,随即便有几名侍卫奔进大殿,神色慌张。为首的侍卫恭敬地跪下,语无伦次地道:“启……启奏陛下,李景隆被人控诉贪污受贿,私通权臣!”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沉声说道:“何人控诉?速速传唤!”
不久后,一名侍卫押着李景隆走入殿中,脸色苍白,神情慌张,似乎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他两手被拿住,步履蹒跚地走上前,见到朱元璋,立即跪倒在地,额头贴地,声音颤抖:“陛下,臣冤屈,请您明查!”
朱元璋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心中却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李景隆是他的旧部,一路跟随他打天下,几度险境逃生,如今却成为了他失去信任的对象。他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问道:“李景隆,朕明白你曾为我立下赫赫战功,但今日之事,朝中传言纷纷,你有何辩解?”
“臣绝无此事!”李景隆慌忙磕头,声音愈加激动,“臣身为朝臣,尽心尽力为国,绝无私通权臣之事,请陛下查明!”
“为何权臣周杰今日也被牵扯其中?”吕震冷冷地问道,旁边静默的其他官员,也不由得传来窃窃私语。
李景隆的眼中露出一丝恐慌,支支吾吾道:“周……周杰与我……只是同僚,并无交情……”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似是不敢与他们对视。
朱元璋见状,心中的怒火如潮水般涌来,面上却保持着冷静,沉声说:“既然如此,便查个水落石出。传令给全国,安民告示,汝等所言,若是不实,朕绝不轻饶!”他心中的风暴逐渐平息,但隐隐的危机意识却愈发加深。
在随后的几日里,风波愈演愈烈。百姓之间,流言四起,李景隆的名声一落千丈,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大明宫内,朱元璋心中愈发焦虑。
大典当天,朱元璋登上高座,目光扫视整个朝堂,神情凝重,似乎在权衡一切利害。他忍不住开口,声音如雷:“李景隆,你既然冤屈,是否愿明面对质?”
李景隆站立在殿中央,神情愈发紧张,额上冷汗淋漓,周围的官员目光如炬,齐齐注视着他,片刻后,他终于鼓足勇气,抬起头,声音坚定:“臣愿意!一定要查明真相!”
于是,众官员逐一出庭作证,互相指证,早已酝酿多时的纠葛浮出水面。最终,有人怀疑李景隆与权臣周杰秘密交易,往来款项不明。就在此时,周杰趁机站出来,目光如炙,冷声说道:“李景隆与我素无往来,你可不能冤屈我!”
这突如其来的反击令李景隆愈加恐惧,心中暗自懊悔,若不是想要借势而发,绝不会遇见如此局面。而此时,两人的神态对比鲜明,李景隆面色苍白,周杰则越发显得鬼魅般得意。
几日后的审问中,随着证据不断涌现,李景隆情绪愈加不安,失去了往日的从容。“陛下,臣……臣只是一介武夫,怎知朝中权谋…”他的声音哽咽,有些窘迫和恐惧。
朱元璋面色阴沉,内心却犹豫不决。他深爱的乡亲,不曾想会身临此局。而吕震则微微皱眉,心中不安,他开始怀疑事情的真相是否还有隐情。
在长达数日的审讯后,朱元璋终于决定解除李景隆的戎职,虽仍未定罪,却已不再信任。他内心深知,李景隆的人生已因这一场风波走向新的转折,他或许永远无法回到昔日的荣耀与信任之中。
不久后,国家的风波逐渐平息,但朱元璋内心的担忧始终未能消除。经过此次大案,他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竭力打压贪腐与权臣之乱,更需思及如何培养忠诚而智慧的官员,才可保局。
如果说李景隆的命运或许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那么整个明朝的未来,便在这一场权力游戏之中暗潮涌动。朱元璋在深夜的寂静中,始终无法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李景隆捧心的面容,虽难免一丝无奈,然他知道,唯有坚守正道,才能以一己之身,换国家的安宁与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