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面圣,诤论

“陛下既然让臣提建议,可否赐臣一项特权。”

“特权?你说吧!想要什么样的特权?”

“先斩后奏,国法当先!”

“庶子安敢口出狂言?”卢植怒斥,要是真让刘真拿到这一特权,他的老命很可能不保,毕竟犯上作乱的事情,也有他的参与。

“此等特权,干系重大,朕得先听听,你的三个方案,是否值得尚方宝剑,以证权威。”

刘真不急不慢,蹲下身来,法正拿出竹板,书写起来。

“你这是...?”

“口说疑点颇多,倒不如书写下来,大家一起商谈。”

半个时辰后,刘真、法正终于写完。

刘真将自己书写的奏章,传给刘宏,他用法正书写的方案,为群臣解惑。

刘宏打开奏折,密密麻麻写满整个竹板,单看第一行,就惊到了他,奏章险些落在地上。

“各位,我与法正所写内容,如出一辙,之所以两份,是怕有心之人,狗急跳墙,故意损坏罢了!”

卢植眼色冰冷,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除之后快。

“爱卿大可畅所欲言,朕倒要看看,何人敢阻拦?”

有刘宏撑腰,卢植不敢继续针对,规规矩矩退到一旁。

“陛下、各位臣公,如今的大汉,病入膏肓,黄巾起义后,更是一蹶不振。朝廷做了最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允许各地随意募兵平叛。

这个决定,为何说它错误,是有原因。刚开始,是能有效防止黄巾继续扩张。但时间长了,各地方的兵力总数,还在无休止的增加,等地方部队的兵力,胜过朝廷兵力,大家觉得,地方还会听从你的调遣吗?

当然,有的人会说,地方部队不听朝廷号令,难道就不能出兵讨伐吗?是可以讨伐,但你有想过一个问题吗?“地方”它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数个势力,一个地方势力拥兵五万,朝廷至少要八万兵力,才能将其收复。久而久之,朝廷的兵马疲惫不堪,粮草供应不上,地方势力占山为王,自给自足。试问,这样的战斗,胜利者会是谁?”

刘真只是讲述朝廷的一个指令,就能分析出如此多的隐患。谋略之能,博得文臣敬仰。

“子成,照你这么说,地方部队胜利后,是不是会成为第二个黄巾?”

“陛下,谁说胜利者是地方了?”

“不是地方?那你的意思是...?”

小主,

刘真让甘宁找来一张偌大的地图。

“陛下请看这里!”

“草原?你的意思是,游牧民族?”

“不错,地方跟朝廷打起来,消耗的都是中原兵力,草原的鲜卑、匈奴,坐山观虎,等双方两败俱伤,他们在出来渔翁得利,岂不快哉?”

“爱卿既想到这里,可有破局之法?”

“当然,这就是我的首个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分封若干小势力!”

“分封小势力?”

别说刘宏,就连曹操、孙坚等睿智之人,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

“不错,陛下允许各地募兵的指令,已经不能更改。那么,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加封那些有功之人,威望高者,封小官,威望低者,可以封大官,这样一来,他们能互相牵制,无形中降低朝廷压力,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就能解决隐患。”

“听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一条建议,朕采纳了!你大可放心去干,有朕为你撑腰。”

“多谢陛下!”

刘真的首个建议,实用性非常大。

势力之间,总会有一两个针锋相对的人,只要挑起矛盾,就有机会收复失地。

“你的第二条建议为何?”

尝到甜头的刘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第二条内容。

“陛下,此次黄巾之乱,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我们不妨设下“擂台”,招揽可造之才,为己所用!”

“话虽如此,那考题为何?”

“历代考官,只出文学方面的考题,导致一些身怀绝技的将才,无缘朝堂。”

“你想怎么做?”刘宏见识到刘真的才能后,虚心请教。

“这次的考题,以“民”为主,文学者,需实地考察,直至帮助百姓,走出困境,方可通过。

为将者,需拔除当地隐患,亦或带领当地部队,投诚朝廷,方可通过。

当然,职务的大小,就用所做贡献来评断,事件越大、能力越强,所得职务就越高。”

“此方案不错,朕赞成!”

文臣行列的左相、右相,欣慰的点点头,他们都是年过半百的老者,正担心后继无人之际,刘真的出现,让他们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