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杨英是想留下二人讨论一下重组禁卫军的事情,没想到话赶话竟然谈起了一个如此沉重的问题。
看着若有所思的房玄龄和杜淹二人,杨英觉得自己的话或许伤及他们读书人的自尊,
“两位爱卿,朕也就是随意发发牢骚,当不得真,还是先谈谈正事吧。”
闻言,二人收住思绪,齐刷刷地看向杨英,房玄龄开口问道:“陛下又何事要与微臣商议。”
“前些时日,朕不是下令组建辽东都护府,并承诺对招募的异族士兵全员发放军饷,不知玄龄可记得?”
房玄龄从袖中拿出一本奏折,递给杨英,说道:“必须爱若是不问起,微臣今日也是要和陛下说说此事。”
“微臣担忧陛下此举会引来军中动荡,其中理由微臣都写在条呈中,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杨英打开奏折一看,也大概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大隋采用的府兵制,没有征战的时候,府兵就守着朝廷分给田土过日子,战争的时候府兵不仅没有军饷,还得自己准备武器盔甲和战马,这和后世老朱搞的那个卫所制度差不多。
现在杨英组建辽东都护府,征召异族之人加入大隋的军队,并且为他们提供军械粮草,还按月发放军饷,这让大隋的府兵情何以堪。
毕竟这个是的民族自信心可比后世要强多了,异族人从军能拿军饷,大隋人却要自己带着盘缠从军出征,说小了从此之后没人愿意从军,说大了,这些府兵不站出来造反就算是杨坚的坟头冒青烟了。
“玄龄,担忧的是,朕近日一直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府兵制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朕和朝廷掌控军权,二是节约战争的成本,三是有利于朝廷的人口管理。”
“然府兵制的弊端也有三,一是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战斗力良莠不齐;二是府兵征战在外背井离乡,担心自己土地会被世家豪门兼并,且出征的装备都是自己准备,会让士兵的积极性变差;三是府兵制兵役太过繁重,参加府兵虽然可以免除徭役,但是服役的时间长达四十年,随着百姓的富裕,恐怕再无人愿意充当府兵......”
闻言,没等杨英说完,房玄龄急忙打断道:“陛下,微臣只是民部尚书,陛下若是要讨论府兵问题,还是等兵部尚书李大人回来,陛下与他讨论便是。”
见房玄龄拒绝讨论,杨英知道房玄龄胆小谨慎的毛病又犯了,于是开口道:“玄龄,作为一国的宰相,如何能不了解帝国的方方面面,若是你不懂军事,又如何看出其中的猫腻,再者说,朕只是提前询问一下玄龄的意见,并不是做下上面决断,真要如此朕自会在朝堂提出。”
听杨英如此说,房玄龄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朝堂上的争斗有时候甚至比战场上更残酷,他若是贸贸然对别的部门的工作指手画脚,必然会遭别人反击和报复,他可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事得罪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