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仁慈过头了就是错

朱佑樘在一些人眼中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比如万历朝的首辅朱国桢曾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也曾经评价过:“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如此类的评价历史上也曾有不少人说过,而令他们对朱佑樘给出这般评价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佑樘真的非常的勤劳。

朱元璋见朱见深跟朱佑樘父子似乎要吵起来了,立马不悦的敲了敲桌子,然后怒斥道:“你们两个都是我大明的皇帝,如今却像小儿一样在这里争吵,成何体统。”

见太祖发怒,两人都不敢再多说话。

朱元璋重新把目光投向赵长歌问道:“你刚刚说朱佑樘是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与咱相比如何啊。”

老朱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狂人,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假手于人,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处理整个国家的事情,虽然也是因为权力欲望太重,可是这样的工作量能够坚持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赵长歌听后微微一笑:“与你相比,也不妨多让吧。”

老朱一听立马喜笑颜开,他对于勤勉的皇帝最是欣赏。

“朱佑樘不仅从来不缺席早朝,甚至还恢复了早就被废弃的午朝(也有人说朱佑樘有早午晚三朝),除此之外朱佑樘还重新开启经筳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于此同时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就是在早朝跟午朝之间的时间,与内阁一起商量治国之道。午朝结束后朱佑樘开始批阅奏章,几乎都要到半夜才休息。”

朱元璋认可的点了点头,这后辈的确很勤勉,甚至跟自己有的一拼了,虽然历史上朱元璋自己曾说过经筳并没有什么用,就是浪费时间。不过朱佑樘花费时间搞经筳朱元璋却没有责备什么,只要后辈努力,做什么朱元璋都是认可的。

“老朱你知道为什么你也是一个工作狂,几乎家国大事都一人揽之,可为什么朱佑樘却得到好名声,被无数人称赞,可是在很多文人心中,你却很少提及吗?”

朱元璋嗤之以鼻:“还能什么原因,因为咱够狠,咱手段够毒辣,那些文官恨咱畏惧咱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认同咱。你这么说,这朱佑樘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名声,肯定是因为他对于这些文官非常的爱护了。”

赵长歌点点头:“朱佑樘对于臣子十分的体贴,从来不会处罚大臣,朝中官员若是回家晚了,他还会安排侍卫执灯送行。他为了记住朝中四品以上官员的名字,还把名单贴在了文华殿的墙壁上,以便自己熟悉。有一次因为夜间皇宫走火,次日朱佑樘无法上早朝,他还特地派人去跟臣子们请假,并且说明自己请假的原因。”

“胡闹!”朱元璋原本对朱佑樘还是很满意的,他自己心狠,但是他也很清楚因为自己是开国之君,若是不能在一开始就树立规矩,那么再强大的王朝都毁容倒塌。而后面的君王若是都学他这么心狠手辣,也会引起大家的反抗,所以怀柔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仁慈的君王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仁慈过头了,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朱元璋黑着脸看着朱佑樘:“你想当仁君咱支持你,可是你要清楚,你是大明的皇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一味的怀柔只会让臣子丧失了对君主的畏惧。你甚至还要向臣子请假,你至大明皇帝的威严何处啊?”

朱佑樘有些畏惧的看了看朱元璋,小声的解释道:“朕若是不跟他们说一声,岂不是让那些臣子白白的等候。”

“就算等候又如何,你是皇帝啊!”朱元璋气的站起来走了几步,然后用手指着朱佑樘:“难怪你的身后名会这么好,你这样的皇帝哪有臣子不喜欢啊,恐怕你在位的时候这帮臣子的日子过的你比这个皇帝都要舒坦了,朕要是没猜错的话,你驾崩的时候恐怕这些臣子都哭的比自家的爹娘去世都要凄惨。”

赵长歌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他还真没猜错,朱佑樘驾崩的时候,的确有很多臣子哭的稀里哗啦的。

朱元璋给了赵长歌一个白眼:“他们哭可不是因为敬重你,而是觉得你这样一个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皇帝走了,在下一个皇帝手中做事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呵呵,难怪他们要这么吹捧你啊,他们就是希望以你为例子,让你后面的皇帝都学习你啊。真是好手段啊。”

朱元璋气的脸色如同锅底,朱佑樘虽然低着头,可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说性格使然吧,朱佑樘勤勉是真,想要大明蒸蒸日上的心也是真的,但是他这样的性格做皇帝,若是臣子都是贤臣良将,那么必然能够打造出一个辉煌盛世,可若是臣子有异心,那么他这个皇帝会很轻易的被架空。

“好了老朱,你也别生气了,虽然朱佑樘的性格软弱了点,可是他的心是好的。”赵长歌安抚道。

朱元璋气的深吸了几口气:“长歌你老实告诉朕,弘治一朝那些文官的势力是不是已经可以影响皇权了?”

赵长歌想了想回道:“从组建内阁之初,阁老并无实权,可从弘治朝开始,内阁就开始逐步的掌控实权,到了后期,首辅已经默认成为了百官之首。其实从正统一朝开始,文官势力就不断的在增强,成化年建立西厂也是为了增强皇权抵抗文官势力,不过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到了弘治年间,文官势力已经可以左右皇权了。当然这也是因为 有数任皇帝不断的向文官妥协,造成了文官势力迅速膨胀,总之这虽然不是朱佑樘一个人的错,可是的确从弘治年间开始,文官的势力已经难以压制了。”

“你看看你做的好事!”朱元璋气的一拍桌子:“帝王之道,在于平衡,你一味的仁慈,一味的妥协,只会导致手中的权利旁落,这权利一旦丢了,再想要找回来那可就难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