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荀彧的选择

关于夏国的体制,吕布已经和夏国的那些高层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了。

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国君,由吕布任命。

但是,国家的权力,是掌握在议会手里的,议会则是由各个封地之主组成的。

议会呢,掌握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军权,是夏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而国君呢,也可以看成就是议长,负责管理议会。

议会之上,还有一个元老团,负责监督议会,对于议会的不合理决策,拥有否决权。

也就是说,国君虽然权力很大,可以制定各种决策,但是,要经过议会的表决通过了,才能生效,还要受元老团的监督,权力受到了限制。

目前,暂定的元老团成员,有皇甫嵩、朱儁、赵云、高顺、许褚、陈宫、郭嘉、王允、董昭,一共九个人。

夏国的高层,构建的这套体制,在他们看来,能很好地缓和相权和皇权的矛盾,做好权力分配,有利于长治久安。

其实,就是夏国的高层,希望皇权能受到约束,权力小一些,而相权大一些,方便对国家进行管理。

在他们看来,国君就是个议会召集人的角色,定期召开议会,讨论议员提出的议案,然后宣布议案通过或者不通过。

除此之外,国君就不需要做什么了,怎么治理国家,不需要国君的操心,自有各个部门的大臣们,在议会的领导下,做好各自该做的事,国家自然就治理好了。

夏国高层的心思,也没瞒着吕布,所以,吕布很清楚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是,吕布也不反对这套体制,而是选择了同意。

对于这套体制,吕布还是比较满意的,国君、议会、元老团,三者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体制。

吕布也不想建立一个皇权无限大的国家,这种体制,太依赖皇帝的个人能力了,在吕布看来,不是长久之计,谁也不敢保证,国家每一任的皇帝,都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也是因为这套体制,朱儁才敢说,夏国那边,并不在乎国君是谁,因为国君的权力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权力,是掌握在议会和元老团的手里。

“要不要让玲绮去夏国担任国君,干脆就等到夏国议会组建完成之后,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来决定吧。不过,有一点,我希望大家明白,玲绮担任了国君,那么,袁公路那边的地盘,也是会并入夏国的。”

“但是呢,那边的地盘,可不全是袁公路的,他那边也是分封制,会带着许多封地之主一起过来的。那些封地之主,既有袁公路麾下的文官武将,也有许多大汉的世家。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夏国虽然是变大了,但是,成分也变得更复杂了。”吕布向大家说道。

“这个倒是没关系,只要他们也服从我们的体制,在我们的体制内行事,就不会有问题。如果有人不服从我们的体制,就把他们踢出去就是了。”皇甫嵩无所谓地说道。

“夏国国君这件事,就先这样定下来吧。还有,刘玄德称帝的事,等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我们再看形势来应对吧。”吕布最后,给这两件事定了调子,暂时放到一边去了。

“大家散了吧,好好休息。我去找找文若,打听一下情况。”吕布琢磨着,荀彧一直在洛阳,也许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找他商量一下。

“主公,我也去,去见见老师。”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这么一说,庞统、法正、司马懿也喊着要一起去,荀彧可是他们正经拜过师的老师,到了洛阳,自然要登门拜见。

吕布一寻思,说道:“得了,干脆,我们都去吧,中午就去文若那边蹭一顿午饭。”

这时候,临近中午了,过去正好是午饭的点。

出门的时候,吕布特地去隔壁丁原的宅子问了一下,丁原到了洛阳已经十来天了,今天一早就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既然丁原不在,吕布也就不管他了,带着一行人,去了荀彧的府上。

荀彧刚下朝,回到家中,见了吕布一行人,也是十分高兴,办了宴席,为众人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