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施州城下:红巾军的绝妙计策(4)

谭登,这位施州的副元帅,他的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喜。听了侄子的叙述,他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认为陇蜀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明玉珍是亲民之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谭仲友见叔父如此说,便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明三的亲笔信,小声道:“叔父,这是陇蜀王的三弟、统兵大元帅给你的亲笔信。”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显示出他对这封信的重视。

谭登接过信函,展开仔细阅读了一遍,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在屋子里踱了几步,他将牙齿一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道:“向绍荣啊,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表明了他的决心。

说罢,谭登拿起毛笔,给明三写了一封回信。他的字迹刚劲有力,信中的大意是说,他谭登早就不满向绍荣鱼肉乡民,排挤同僚,早有归顺陇蜀王之心。今愿献城弃暗投明,并说,他将释放芝麻李将军回归大宋,以表诚意。

谭登来到关押芝麻李的房间,屏退左右,将他愿意归顺陇蜀王之意大概说了一遍,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诚意。又将给明三的回信交给芝麻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信任和期待。

随即,谭登叫谭仲友假借吴绍荣的命令,将芝麻李带出牢房。谭仲友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紧张,但动作却十分果断。他将芝麻李秘密护送到了清江对岸韩娥的大营里。

韩娥的行动总是那么迅速而有力。在确认芝麻李安全后,她毫不犹豫地将他送到了明三的营帐。

在明三的营帐中,气氛因芝麻李的到来而变得活跃起来。明三对芝麻李的平安归来表示了亲切的慰问,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让芝麻李感到了一种温暖和信任。

明三仔细阅读了谭登的回信,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立即召集了王启岩、飞天张、商希孟等将领开会,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充满了决断和权威。他们听取了韩娥关于分化瓦解向绍荣部的经过,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她的智谋和勇气。

明三部署道:“飞天张率部从西、北两面佯攻施州,但要真打,声势也要大,调动向绍荣将军队集中于西、北两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战略家的远见和智慧。

他又转向王启岩:“王启岩率本部人马,掩护韩关保部轻装渡江,在谭登接应下从东门直插向绍荣的帅府,猛虎掏心,叫他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他的命令明确而果断,让在场的每一位将领都感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

在明三的营帐内,王启岩、飞天张、商希孟等将领接到命令后,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决心的光芒。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力,展现出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准备和对胜利的渴望。他们离开营帐,各自去准备攻城所需的一切,营帐中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严肃,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明三,这位深思熟虑的统帅,他的目光锐利,与韩娥再次商议战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道:“此次攻城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渡过清江,谭登能否履行承诺打开东门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场战斗的重视和对策略的精准把握。

韩娥,这位智勇双全的女将,她的判断总是那么准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道:“谭登在我大军兵临城下之际,又屡遭向绍荣排挤打击,断不至于临阵变卦。这样,他个人是绝无前途的!”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她的心中已经对谭登的行动有了预判。

然而,明三还是令覃川隆带着他的土司兵配合韩娥行动,并令芝麻李带一队武功高手,连夜跟随谭仲友返回东关,必要时控制谭登,接应韩娥渡河攻关。他的命令中透露出一种谨慎和周全,他知道在战场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

韩娥将芝麻李等送至清江河岸,夜风轻拂,河水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她与芝麻李约定:红巾军在拂晓时开始渡河,谭仲友亲自到江边接应;谭登打开东门,释放所有被俘红巾军,并保护粮草库安全。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决绝和期待,她知道这一刻将决定红巾军的命运。

当天夜里,覃川隆带着近千名土司兵来到韩娥部听候调遣。土司兵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矫健,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和对胜利的信心。韩娥与覃川隆约定,由土司兵作为前锋渡河,万一情况有变,也好麻痹向绍荣,掩护红巾军继续渡河。她的计划周密而细致,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翌日拂晓,天边刚露出鱼肚白,覃川隆的土司兵便开始了他们的渡河行动。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一群穿梭在迷雾中的幽灵。对岸,谭仲友带着他的亲兵,早已在江边等待,准备接应渡河的红巾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紧张,手不自觉地抚摸着剑柄,仿佛在为自己壮胆。

施州元帅府里,灯火通明,映照出向绍荣那张忧虑的脸庞。他对自己的长子向大虞道:“为父总觉得不放心谭登,东关粮草库一旦有失,我军必败无疑!大虞啊,你随为父到东关视察粮草库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和焦虑,仿佛已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

谭仲友,带着从红巾军营地中获得的宝贵信息,回到了施州东关,他的面容上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见到了叔父谭登,将被俘后受到韩千总优待的经历,以及在红巾军和百姓中的所见所闻,连同陇蜀王的民族和赋税政策,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