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嘉定州城内一片寂静,只有明三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光。他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笔,却久久不能下笔,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明三走出帅府,春日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给他的战袍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的眼神锐利,步伐坚定,透露出一位将领的威严与决断。在帅府外的广场上,他无意间看见韩娥正带着士兵在搬运刚刚运到的粮草。韩娥的身影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矫健,她的行动迅速而有力,每一次挥动都显得那么熟练和自信。
明三早就听罗甲说过这个少年英雄的故事,韩娥的细心和耐心,给明三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她的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楷模。明三对韩娥的能力和胆识早有耳闻,他决定亲自找她来,交代一项重要的任务。
“韩关保!”明三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韩娥应声前来,明三向她交代了任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他知道,韩娥不会让他失望。
韩娥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刻亲自到狱中,给元蜀省参政赵资的妻子松了绑。赵夫人的面容虽然憔悴,但仍然保持着一份高贵的气质。韩娥的眼中没有一丝敌意,她温和地对赵夫人说:“夫人,请您随我来。”
韩娥带着赵夫人去洗了澡,然后带她到嘉定城江边的饭馆吃了饭。饭馆临江而建,窗外便是波光粼粼的江水。赵夫人在韩娥的关照下,渐渐恢复了精神,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赵夫人坦然道:“小兄弟,送我上路吧!”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韩娥大笑道:“赵夫人误会了!”她的笑声中透露出一种豁达和自信,让赵夫人感到困惑。
赵夫人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韩娥拉着赵夫人来到窗口,指着下面三股不同颜色又波涛汹涌的江水道:“夫人设想一下,如果你站在大佛脚下,面向乐山城,左边从太阳岛那边流过来的一条河是大渡河吧?右边那条从旧大桥流过来的就应该叫岷江了。你再看,这两条河在大佛脚下汇合后,它们流向牛华、五通的可就是青衣江了。”
赵夫人顺着韩娥的手指看去,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韩娥继续道:“赵夫人,你想想看,这三条来自不同方向的河流,会合后都流到哪里去了呢?”
赵夫人不假思索地道:“长江!”
韩娥神情严肃地道:“对,是长江,条条大河归长江啊!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中华的子孙,可不能再自相残杀啊!”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赵夫人面有羞愧之色,她的心中开始动摇。韩娥继续道:“现在元朝无道,气数已尽,天下又这么乱,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人岂能坐视不顾?”
赵妻低头不语,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韩娥接着道:“我想,赵夫人是个善良的人,眼见前线流血死人之时,是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赵妻抬起头来,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你们想要我做啥啊?”
韩娥开门见山地道:“我们希望赵夫人以大义为重,去说服丈夫归降大宋,挽救数万元军的生命!”
赵妻终于答应,但是,她要求觐见统兵都元帅明玉珍。韩娥将赵妻的要求向明三作了报告。明三立刻答应,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改变战局的机会。
赵妻被带到嘉定城内都元帅府,她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对和平的期待。她知道,自己的决定将会影响到无数人的命运。
在都元帅府的大厅中,明玉珍亲自接见了赵妻,并以礼待之。大厅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明玉珍刚毅而温和的面容。他身着一袭深色战袍,肩上的金色肩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他的尊贵地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智慧,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
明玉珍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缓缓说道:“赵参政也是受到朝廷排挤和不信任的,为什么要与我们为敌呢?夫人如果能够说服赵参政投降的话,我给他分封土地。”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劝慰,仿佛在和一个老朋友谈心。
赵妻,一位端庄的妇人,她的衣着虽然简朴,但气质中自有一股不屈的高贵。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显然被明玉珍的话所触动。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不愿意看到丈夫继续与义军为敌,另一方面她又担心投降后的未来。
明玉珍看出了赵妻的疑虑,他站起身来,走到赵妻面前,目光真诚地望着她:“只要赵参政能够放弃抵抗,归顺大宋,就会受到优待。”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真挚和坚定。
赵妻被明玉珍的诚意所动,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她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我愿意劝夫归顺义军。”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其中的决心却是坚定不移的。
明玉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赵妻的这一决定将会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向赵妻深深一鞠躬,表示对她的敬意和感激:“夫人的深明大义,将会被后人铭记。”
在这一刻,大厅内的气氛变得庄重而和谐。明玉珍和赵妻的对话,不仅是一场心理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赵妻的答应,不仅仅是对明玉珍的承诺,更是对未来和平的期盼。而明玉珍的保证,则是对未来稳定和繁荣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