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谋深抽丝剥茧

秋风萧瑟,长安城内已是黄叶满地。王明坐在书房之中,静静思索着近几日收集到的线索。自从那次与李忠的秘密谈话后,王明心中愈发笃定,文王府中确有隐秘之事,而黄进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人物。王明深知,若想探查清楚文王府与朝中其他势力的勾连,仅凭片言只语和零星线索,远远不够。他必须制定一套周密的计划,亲自掌握更为确凿的证据。

王明沉思片刻,吩咐心腹总管唤来几位得力探子。片刻之后,几位探子在书房中恭敬地站立。王明环顾四人,低声道:“此次行动事关重大,不得有误。你等皆为信得过之人,王某有一件极其重要之事,须与你们密议。”几名探子闻言,神情顿时变得格外凝重。

王明挥手让心腹总管关闭门窗,确认无旁人偷听后,低声说道:“文王爷身边有一位名为黄进的幕僚,极有可能暗中与朝中权贵勾结,我需要你们尽快查明他的行动。尤其是他的日常来往、宫中内外的联络,务必一一详记,不得疏漏。”

一名探子拱手道:“大人,黄进行事谨慎,他在文王府内有多名心腹守护,若想靠近他,恐怕颇为不易。”

王明微微颔首,神色凝重道:“你说得不错,黄进心思缜密,行事必然极为小心。因此,我已设下几道安排,你们须按计行事,不得擅自更改。”他说罢,取出一张密制的羊皮纸,上面勾画着一张详细的计划图。

他指着图中的几处地点,解释道:“黄进常出入文王府与几间酒馆、商铺,我们的重点调查便是这些地方。李三,你与郑九负责监视那间酒馆。李忠曾提到,黄进会在此地与外人暗中会面,你等务必日夜轮换,谨记每一位出入者的身份。”李三与郑九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谨遵大人吩咐。”

王明点头示意,随后又对另一名探子说道:“胡七,你负责探查黄进每日出入文王府的时间。他每日早晚在府中往来,这其中或有重要的联络人物。你需在府外小心潜伏,避免引起任何怀疑。”胡七闻言,心中暗自紧张,但面上不显,拱手道:“大人放心,属下必定尽全力而为。”

王明略作沉吟,又将目光转向最后一名探子,此人名为常海,乃是他多年来最为信任的心腹。王明压低声音,对常海道:“此次行动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你。我需要你亲自潜入文王府,探查黄进在府内的动向。务必密切留意他的房舍,若能发现密信、账簿等物,务必带出。”常海神情微变,深知此举凶险无比,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难保。但他对王明一向忠心耿耿,毫不迟疑地点头道:“属下明白,必不辱命。”

王明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厉,他低声道:“你等切记,此事牵涉甚大,若稍有纰漏,皆是杀身之祸。行事须万分谨慎,所有消息必须直接向我汇报,切勿私自泄露。”几名探子皆神色严峻,齐声应诺,随后依计而行,悄然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王明独自坐在书房中,心中思绪万千。此番调查之举,凶险重重,他虽布下周密之策,却难保不会有意外发生。然而,他已别无退路,若不探明真相,不仅是自己仕途无望,甚至朝中局势都可能被文王爷等人暗中掌控。王明望向窗外渐渐昏暗的天色,心中暗自告诫自己,唯有步步为营,方能全身而退。

翌日清晨,王明如常入朝,面对众臣的寒暄,他依旧举止如常,毫不显露心中的波澜。早朝结束后,他并未急于离去,而是略作停留,暗中观察文王爷与几位大臣的举动。文王爷与众臣谈笑风生,举止亲和,但王明却从他不经意间流露的眼神中察觉到几分隐秘的深沉。文王爷在与一位重臣交谈时,眼中闪过的那一抹警惕之色,让王明愈发笃定,文王爷绝非仅是虚名之辈。

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王明默然无语,心中却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待朝议结束,王明趁文王爷离去时,故意装作偶然相遇,拱手行礼,含笑道:“王爷近日气色甚好,不知朝中诸事是否顺心?”

文王爷目光一闪,随即露出微笑,淡淡道:“王大人谬赞了,朝中诸事虽多,但还算顺遂。倒是王大人,近来事务繁忙,需多加保重身体才是。”他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揶揄,仿佛在隐晦提醒着王明的“多事”。

王明闻言,脸上笑意不改,拱手道:“王爷言之有理,王某自当谨记。近来繁务缠身,偶有心忧,还望王爷多多指点。”两人表面寒暄,实则暗中角力。文王爷微微一笑,含蓄应答,随即借故离去。

王明目送文王爷的背影消失在长廊尽头,心中暗自冷笑。他知晓文王爷此刻已对自己有所提防,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推进调查。文王爷越是警觉,便越说明其中确有隐秘之事。

回到府中后,王明立即召见总管,将早朝上的细微动向一一叙述,并命人加快对文王府的监视。总管领命退下,王明独自在书房中反复斟酌,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他深知,眼下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决定调查的成败,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夜幕降临,王明在书房中独坐,翻阅着李忠曾提供的几份密报,心中已渐渐勾勒出一幅模糊的权力关系网。他在心中暗自告诫自己,若想揭开文王府的秘密,必须有更为直接的证据,而黄进便是他必须抓住的关键。

秋风萧瑟,长安城内已是黄叶满地。王明坐在书房之中,静静思索着近几日收集到的线索。自从那次与李忠的秘密谈话后,王明心中愈发笃定,文王府中确有隐秘之事,而黄进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人物。王明深知,若想探查清楚文王府与朝中其他势力的勾连,仅凭片言只语和零星线索,远远不够。他必须制定一套周密的计划,亲自掌握更为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