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司马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着书立说,成就斐然

(一)编纂巨着《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可谓漫长而艰辛。司马光自嘉佑年间就开始准备工作,他平素喜好读史,深感自司马迁、班固以来,史书虽多但文字繁冗、纲目不清,于是决心编写一部为皇帝提供历史经验的史书。

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分为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三个主要阶段。司马光和他的团队广泛查阅大量史书、文献和记载,搜集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各种资料,为确保资料准确性和权威性,进行严格考证和核实。在整理与分析阶段,司马光采用系统方法,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年代和事件进行分类整理,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注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进行描写和分析。

在文风与体例上,司马光选择简明扼要的叙述风格,以平实的语言、简练的文字,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叙述和分析。他的文风简洁明快,注重事实描述和思想阐述,使《资治通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资治通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公元前 403 年到公元 959 年共 1362 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作为历史的借鉴,为后世提供了极其有利、重大的阅读意义。它虽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但所包含的时间长,且取材广泛,保存的史料尤为丰富,在古代史学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二)其他着作及学术成就

司马光的《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也是其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该文集共八十卷,内容丰富,包括赋、诗、文、章奏、谥议、制诏、表、序、记、传、铭、箴、颂、原、说、述、赠、谕、训、乐词、论、议、辨、策问、史赞、评议、《疑孟》、《史郯》、《迂书》、碑志、祭文等。

司马光在文学上,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但他学问博大精深,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他的代表作还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等。

在经学上,司马光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儒家经义做了许多开创性的阐释。朱熹将其与同时的周敦颐、邵雍、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合称为北宋 “道学六先生”。

在书法上,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融入了隶书传统;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

司马光在多个领域的钻研成果,展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关心民生,政绩卓着

(一)深入民间,了解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