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彪敬佩道:“大王的思想境界堪比炎黄尧舜,我等望尘莫及。末将愿誓死追随大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其实要想让权贵士绅阶级心甘情愿地交出儿子编入童子军军营也不是没有办法。”
赵武灵王听到这里突然喜出望外:“噢?廉彪你快起来,赶紧给寡人说说应该如何办?”
廉彪说道:“大王,在微臣说这个办法之前,您可要想好了,若是这群纨绔子弟进军营势必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的。到时候是福是祸,大王可要三思啊!”
赵武灵王点头道,但说无妨。
廉彪将提前准备好的“计划书”从怀中掏出,然后递交给了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看完之后,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了很长时间……
过了许久,廉彪赶忙跪下解释道:“大王,臣对这份奏折也是左思右想,因为奏折之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臣当时也想进一步修改,但因为这次大王召见得匆忙,所以也就未经深思熟虑便拿了出来,大王若是觉得不妥,臣带回家之后便自行焚毁,大王切勿动怒。”
赵武灵王此时突然哈哈大笑:“廉彪,你奏折上的方案写得相当好!寡人当时沉浸其中于是半天也未开口说话,所以引起你的误会了。你不必自责,相反寡人应该谢谢你,谢谢你让赵国的所有人都参与进童子军计划、胡服骑射的改革中去了。寡人还是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赵国上下从我的儿子赵何开始到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没有任何例外,全部编入童子军营,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炕、做一样的活、进行一样强度的军事训练。寡人有生之年定要让赵国实现大同社会、到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共享永年。没有犯罪、没有剥削、没有仇恨、没有压迫,这时候寡人也会辞去赵国大王的位置,和爱卿你一道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打鱼耕田、把酒言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一夜赵武灵王越说越高兴,而廉彪越听越愁眉不展……
题外话:
廉彪愁眉不展的原因不是因为赵武灵王不够贤明,而是因为赵武灵王的治国理念太过于超前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作为当局者的一国之君赵武灵王十分想将赵国尽早地带入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但是作为旁观者的廉彪,一个从基层小兵慢慢爬上将军之位的廉彪而言,他内心深处认为赵武灵王有生之年是绝对无法做到“大同社会”的……
可是作为人臣的他又不能戳破主公的这一美梦,因为这一美梦不仅十分正确、而且正确无比,正确到以赵国目前的国力就算再过500年也无法实现的正确……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