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沉溺于权力的争斗。”
“遗憾的是,
魏延因一时之气,
竟然无视诸葛亮的遗命,煽动军队制造骚乱。
这边是魏延放火烧毁栈道,那边是杨仪打通道路紧急回撤。
一边是杨仪上表称魏延谋反,另一边则是魏延上表反咬一口。
这头是魏延抢占谷口堵住杨仪,那头是王平出面斥责叛军。
蜀军内部是你来我往,当真搞成了一锅乱炖。”
“此时的汉军,
因内乱和后撤节奏的混乱,已经变得极为脆弱。
这应该魏军将其一网打尽的大好时机,
但他们却好像没看见一样,任由蜀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撤走了。
那么,司马懿到底在想啥?
后世有人猜测到,
应该是因为魏军从上到下都十分消极,司马懿本人也不例外。
他们的追击速度之慢、动作之消极,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早在汉军撤退时,他们就烧毁了之前的营寨。
冲天的大火无疑是向所有人宣告:他们已经撤出了这块已经坚守了三个月的土地。
熊熊大火无疑向所有人宣告:他们已经放弃了这块坚守了三个月的土地。
然而司马懿的反应却出奇地迟钝,
他甚至要等到汉军完全撤出后,才率军进行追击。
后续当与杨仪的部队相遇时,
司马懿又萌生了退意,还抬出了‘穷寇勿追’的兵家古话,颇有黄维的作风。
这段内容,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记载: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
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
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晋书》是华夏二十四史之一,
乃唐房玄龄等人合着,作者共二十一人。
在《晋书》中,
房玄龄等人还是给司马懿留了一些面子,没有写得过于具体。
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着的《汉晋春秋》,
反而毫不给面子的记载到: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
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